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社会阶层的流动
C.科举制度的实行发展D.门第观念的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初,官员的候补主要有三个途径,即科举,杂色入流(封建王朝把官员分成九品,九品以内为流内,九品以外为流外,官员由流外并入流内叫入流)和恩荫。其中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生来源是国立学校中的学子,这些学子大多数都是贵族之后,普通人较难获得进入学习的机会。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初期的门第观念浓厚B.唐朝政治依旧属于贵族政治
C.九品中正制度在唐朝延续D.科举取士标准呈多样化趋势
2024-01-10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此。而到了唐代,每逢礼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便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也是权势人家择婿的主要目标。史载“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阗塞,莫可殚述。”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庶族地主取代士族地主B.社会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C.社会思想价值取向的转变D.门第族望退出了择偶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察举制设有专门选拔具有各种特殊人才的“异科”,既包括“勇猛知兵法有道术”,也包括“明经典、法律、法规和懂民政、善理财、长治水”等,如:何并、尹赏等就曾以善于治理民政而被察举为县令。由此可知,设立“异科”(     
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B.为门阀政治形成创造了条件
C.旨在践行儒家“学而优则仕”D.完善了察举选拔人才的程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文中写道:“(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 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这一现象(     
A.便于政府加强地方管理B.利于士族门阀掌握政权
C.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2022-08-2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见面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晋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若不精谱学,便不能到吏部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矫正伪冒士族的庶族寒人之凭依。这反映了
A.士庶界限日渐模糊B.门阀政治具有重要影响
C.社会阶层完全固化D.宗法制度影响南朝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这种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
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依据中正对士人的进行评价。中正提供的“状”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简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D.传统伦理道德依然稳固
2022-01-18更新 | 319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综得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1-10-27更新 | 316次组卷 | 46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不可能为官僚政治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相反还对中央集权产生离心力量,于是变革势在必行。”变革上述“格局”的选官制度形成于
A.两汉时期B.曹魏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