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王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凡在中央政府担任现职,又兼领本州郡的大小中正,须定期在洛阳东门外“设幔陈席”,聚会一处,及时交换对乡党人士的考察意见,对人物进行品评。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B.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拓宽士族入仕的途径D.增强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官员没有明确的品级划分,以俸禄多少表示职位高低,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创九品分阶制,将官阶分为九品,至北魏形成了九品十八级二十阶的职官分级制度。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A.官僚政治得到发展B.选官制度出现变更
C.中枢体系运转有序D.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具有因时因势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汉或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后来两科逐渐合并为一种,称为“孝廉”。此外“秀才”也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能。察举以举算为主,考试为辅,考试基本不存在黜落,举荐权掌握在皇帝以下的各级官僚权贵手中。一般没有门路的布农平民,几乎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

——摘编自金铮《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大、小中正将人才分为九等,详记年藉各项,并加评语。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它的推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

——摘编自李雪松《从三国乱世分析“九品中正制”的利与弊》


(1)据材料一,指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以及它们的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察举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关联,归纳九品中正制在初创时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传撰修淡化了春秋笔法,通过一些细微小事铺叙描写家族人物事迹,宣扬祖先容止风度,弘扬先祖德行功业;选材鲜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有较鲜明的文学性。这反映出当时(     
A.文学日益世俗化的发展趋势B.重视记忆传承的史学传统形成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冲击D.士族重视扩大家族社会影响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曹魏始创九品中正制,吏部选官依据中正对士人的进行评价。中正提供的“状”是对士人才、德的简单概括。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简因废礼行为遭清议,被中正降品,故而难登仕途。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B.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权力
C.官员选拔标准发生了变化D.传统伦理道德依然稳固
2022-01-18更新 | 3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
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
2022-01-11更新 | 2214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颜氏家训·勉学》中记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自荒乱以来……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这反映了南朝末期
A.家族门第观念潜滋暗长B.科举制度影响扩大
C.阶层固化局面得到改变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8 . 西晋时期明确规定,只有名列上品的士族官僚才有资格推举、充任州郡中正。而在门阀制度下,高门华阀莫非二品,庶族寒人类皆卑庶,故自西晋以降,州郡中正职务几为门阀士族所垄断,有的甚至累世相传,子孙世袭中正之职。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政治工具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D.顺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87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朝采取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自东汉后期其选举标准往往取决于地方上少数人的品评。如许劭、郭太都擅长品评人物,“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这一历史现象较适用于研究
A.察举制选举标准的完善B.世家大族的没落
C.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渊源D.中央集权的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