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汉献帝年号之一,196—220年)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唐]杜佑《通典》卷一四《选举典》


根据史料,分析九品中正制实行的作用。
2023-08-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2 . 西晋时,“举秀才必五策皆通”,又设立国子学,与太学相并立。南朝时期,国子学中经策试而入仕的学生,“见于史传者数十人之多”。国学的“明经”科地位上升,超过了孝廉,形成了“州举秀才试文、国学明经试经”的格局。这反映出(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B.考试选官逐渐受到重视
C.门阀士族影响为巨大D.人才选拔制度发展成熟
2023-05-14更新 | 1022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合作探究一:九品中正制选拔权力和选拔依据变化。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带来的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选举权收回中央,……削弱地方化的倾向。

具体方法是,每州设一大中正,每郡设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中正编订的本地人材料,在技术操作上分为两项:一是“家世”,二是“状”,即对本人道德状况、才能学识的评语。然后根据“状”,参考家世,评定每个人的“品”。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二: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晋书·刘毅传》


依据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选拔权力和选拔依据有何变化?
2022-09-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A.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B.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C.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D.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2022-04-10更新 | 1205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人物品题,也称之为臧否人物,是汉魏六朝士族社会最重要的文化风尚之一。有曰,汉末清议尚“德行”,曹魏初霸辨“形名”;两晋玄风重“神韵”,南朝衰落好“文采”。其实质是
A.强化对官员的监察B.控制选举的话语权
C.提升社会理学水平D.抨击专制强调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871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8 . 标准:初创时重视家世、________________,演变为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2021-08-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前案)
9 .
朝代   选拔方式选拔标准     
曹魏__________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重视家世科举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隋唐__________考试德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的强化,士族子弟“造次必以礼”“动依礼典”“动循礼度”“恒以礼法自处”,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儒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冲击B.儒学是当时选官的主要依据
C.士族客观推动了儒学的传承D.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