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南北朝时期,西魏宇文泰颁布新制,在用人上奉行唯贤是举,不限资荫;梁武帝颁布诏书,强调不论士庶高低还是门第高下,只要考试合格,就可以选录为官。上述人才选拔制度(     
A.反映九品中正制已经废除B.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科举制确立准备了条件D.扭转了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延康元年,九品中正制正式颁行,中正评议包括“品”“状”“簿阀”三项。西晋时,“簿阀”(祖、父两代的本朝官爵)成为定品的主要依据。经过魏晋两代九品中正制的运行,在汉魏、魏晋政权更迭中立有功勋的家族居于高品,原本在东汉时同质性的世家大族出现了分化。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提高了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适应了魏晋政局变动的需要D.确保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2024-03-01更新 | 3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王羲之出自东晋王氏望族, 《晋书》载:(王羲之)次子凝之,亦工草隶,历仕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 出语诸将佐曰: “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道教开始兴起B.民族矛盾尖锐
C.选官已藏隐忧D.书体盛行草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晋时,任职高官者须中正二品及以上,县令以三、四品充任。中正品第每三年调整一次,降品则贬官。为了区分资质优异获品者与单凭家世获品者,晋宋之际,大臣范泰提议将二品分为“门地二品”与“二品才堪”。据此推知,晋宋之际(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B.门阀士族呈现没落迹象
C.儒生政治地位上升D.朝廷加强对官员的考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曹丕采纳尚书陈群提议的九品中正制,把官吏选举权集中于中央,由中央委任“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兼任中正,负责考察本籍(包括流散在外地者)的士人和官吏,分为九个等级,提供给吏部作为任用和黜陟的依据。中正官往往被大族垄断。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     
A.确保了官员的素质才能B.兼具选官和监察的职能
C.是土族兴起的根本原因D.默许地方割据势力兴起
2023-12-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6 .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谈到:“然人士流移,非一朝可复;而吴(东吴)平未几,五胡之乱复起,南北隔越,侨置之州郡县遂多,土断之法,盖终晋、南北朝之世,未能尽行;此则九品中正之法,所以相沿而不废也。”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A.表明士族门阀势力强大B.旨在预防地方割据重演
C.深受特殊社会环境影响D.推动官吏群体的儒家化
2023-12-12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品(指中正的评定)相适应,乡品高者往往为“清官”,升迁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慢,受人轻视。这(     
A.引导官员清正廉洁B.造成朝廷党争严重
C.易于导致士族专权D.杜绝庶族地主入仕
8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自西晋开始,家世已经成为品第高下的主要依据,但士族子弟起家在形式上仍须中正给予品、状,士族子弟必须参预时风,接受士林舆论的评价。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魏晋时期(     
①士族掌控了官员考核权   ②官员素养不断提高
③官员选拔有较严格程序   ④察举人才以德为先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0 . 改秦汉的察举制,从而使游学的士子可以不需回到户籍地而被举荐,不需名仕的点评和荐举,进而搏得了士大夫阶层的一致好评。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诞生于西汉灭亡后实力最强的魏国B.选官权力集中导致直接威胁到皇权
C.门阀制度的盛行是该制度废除原因D.主要得益于对科举制的继承和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