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一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权贵子弟依恃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位列上品空断高官职位:而若干不肖子弟更是巴结权费,徇私舞弊,造成上品无门,今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

——摘编自邹纪万《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进士科始盛于唐高宗时。至玄宗开元以后,益为社会所要崇。由于科考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的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

——摘编自傅乐成《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的主要标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弊端。
(3)科举制出现于哪一朝代?
(4)根据材料三,简述科举制实施的影响。
2023-0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时代华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察举,通俗的解释就是察廉举孝,大致说来就是“四科举士”——孝廉、贤良方正、太学博士弟子和特科特举。其中以孝廉最有影响。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等

材料三   220年,曹丕继位后,为了吸收人才,争取世家大族支持,采纳颍川士族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摘编自读史笔记

材料四   北大历史教授张希清对科举制的定义:“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渊源流长,起始于隋,发展于唐,变化于宋,定型于明。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相比察举制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4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主要有:德行、门第和考试成绩,下列选官制度与这个对应正确的是
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D.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
2020-10-13更新 | 475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