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关于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至少列举三个)
(2)怎样评价科举制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上面三幅图所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晋书.段灼传》指出:“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材料中反映了该制度(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2022-08-10更新 | 2229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这种制度最初还注意品状,后来因豪族控制,沦为他们垄断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这种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袭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末年,名士清议、品评人物逐渐成为一种时弊,进而演变为朋党标榜、虚伪无用的行为,导致“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名实背离”的社会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而产生的制度是
A.猛安谋克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