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授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它的实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等大都出自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对世界影响深远,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曹操出身卑微,德行不佳,为正统封建士大夫所不齿,而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中,编者着力刻画曹操智慧谋略、明智豁达、随机应变等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乱世英雄的形象。这一变化(     
A.加剧了思想领域的混乱B.引发了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C.突破了人物品评的标准D.导致了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时期概况
西周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秦朝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2022-08-26更新 | 2239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2022-06-12更新 | 949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虽然汉代诸帝要求公卿大夫或“两千石”举孝廉,但这一制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步骤却是地方官吏在自己的辖区内首先经过“乡举里选”发现、选取、考察人才,然后才推荐给上级。所谓“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据此可知察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
C.具有一定公平性D.沦为沽名钓誉的工具
6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社会主要靠宗法式贵族政治来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士人与贵族争权的局面。经过秦并六国及楚汉争雄两大战争后,士人亦因西汉大一统而失去依存的条件。汉武帝时正式确立察举之法,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经由州郡察举,再经“管理策试高第”即可入仕。一批生活在下层,深知百姓疾苦,了解下层社会艰辛的、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被举荐到统治集团中以后,或多或少地改善了统治集团的人员结构。中国士人政治,自西汉发其端,至东汉进一步完善,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制度上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赖华明《汉代察举制概论》

材料二   无论是在春秋之前的世袭等级制社会还是在春秋之后的选举等级制社会,也无论是在前两者之间过渡的战国游士时代还是激烈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都未摆脱“突出政治”和“官本位”的格局,但是,官员或统治精英的来源和标准却有着根本的差异……

——摘编自《古代选举所带来的社会变动:统治阶层成分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察举制的选才程序,并就此说明察举制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官员或统治精英的来源和标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隋唐以后的科举选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曹魏时期,选官时把察举和考试结合起来,后来固定了策试的标准和要求,大体上孝廉侧重于经义,秀才侧重于文采,这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开启了隋唐科举考试的先声
C.打破了门第观念D.改变了乡举里选的选官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面向社会招揽人才, 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段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根据材料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