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据此可知,唐代(       
A.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B.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
C.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D.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汉朝察举制将选官用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意义在于,促使民众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觉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基层社会在政治层面和思想道德文化层面的成功对接。该学者意在强调察举制(     
A.保障了官僚队伍的素质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成熟
C.增强了国家治理的效果D.展现了国家实力的强大
2023-02-14更新 | 3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最初,各郡国对推举“孝廉”并不重视,有的郡不荐一人。武帝下诏督责,规定:二千石不举孝,就是不奉行诏令,应当按不敬论罪;不举廉,就是不胜任,应当免官。这一规定(     
A.有利于九品中正制的形成B.削弱了外朝三公的权力
C.推动了汉朝选官制度变革D.促使了监察制度的建立
2022-12-30更新 | 26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颁布“代人定姓族诏”,对鲜卑贵族如何确定尊卑和等级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定,确定了鲜卑贵族定姓族的具体方案.,诏令明确规定,“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给予“勋臣八姓”特别优待。对认定为姓族的鲜卑贵族的铨选优待可荫及五服以内支亲。“凡此姓族之支亲,与其身有缌麻服已内,微有一二世官者,虽不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则各自计之,不蒙宗人之荫也。虽缌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则入族官,无族官则不入姓族之例也”。北魏王朝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特别是入主中原后,多次征召汉族士人,对才华出众者予以礼遇、重用,其中包括不少汉族高门大姓。

——摘编自彭丰文《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门阀政策探究》

材料二 唐承隋制,政府完善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子弟进入仕途致身高位的愿望不再遥不可及,武周革命取得成功,武则天称帝使得关陇集团势力遭受致命的打击,朝堂政治的重新洗牌,造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武则天为巩固其地位以及权臣私心作祟,姓氏录的修订完完全全的按照现任官品高低甄选士流,很多以军功升至高位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唐中央政权得任高官的庶族寒人,骤然被列为士族行列,同时科举之路大开,一大批庶族寒人进入政治中心,贵族政治全而瓦解。

——摘编自田磊《科举制与唐前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门阀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门阀衰落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但到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甚至发展到后来,连僧道也可参加考试。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A.弱化了官员的政治素质B.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
C.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不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
2022-10-09更新 | 524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     
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礼》中“八统”指太宰协助君王统御万民的八种方法,包括“达吏”、“保庸”、“使能”和“进贤”。而“进贤”即以“善行"取士,正是战国、秦、汉儒家的一贯理想,也是汉代察举的重大特征之一。据此可知,汉代的察举制(     
A.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B.忽视了官员政治才能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2022-09-22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晋时期,司徒府的左长史掌管着中正品评,获得中正品第的地方士人就被记入司徒府的名册,成为“司徒吏”,等候吏部任用,成为一个候选群体。他们定期到中央服役,不受地方官管理。 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具有选官中央化的意义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助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缺乏严密的选官程序
9 . 九品中正运行之初,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曰世,二曰状,三曰品。“世”指家世,“状”指政绩才能,“品”指言行品德。据此可知,当时的九品中正制(     
A.以重家世为最要B.重在维护士族的特权
C.加强了中央集权D.适应了政治军事需要
2022-09-15更新 | 1055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是公元196-289年统治阶层社会成分统计情况。表中曹魏时期寒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朝代公元士族小姓寒素合计
No.%No.%No.%
1196~21938291914.57456.5131
2曹魏220~2396038.73824.55736.8155
3曹魏240~2647447.15937.62415.3157
4西晋265~2898446.26736.83117182
A.孝廉成为选官唯一标准B.社会动乱导致人口锐减
C.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D.地方操控了人才的选拔
2022-06-07更新 | 1038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届高三5月监测(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