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东汉时,豪门大族不但经济实力强大,而且往往通过“举孝廉”等方式推荐亲属做官。这说明东汉时期(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科举制度开始确立
C.豪强地主享有特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4-01-08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从侧面反映西汉实行(     
A.分封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023-10-1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乡闾清议品评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了曹魏时期出现“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这可用于说明(     
A.选官制度改变利于激发官民责任感B.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
C.曹魏统治者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D.曹魏亟需人才巩固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汉汉武帝确立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     
A.察举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八股取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
2020-11-04更新 | 356次组卷 | 5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统计,东汉时期三公的家世连绵情况超过西汉。许多墓碑描述墓主时多用“奕世载德”“银艾不绝”“牧守相亚”“将相不辍”等词。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门第决定政治生态B.君主专制超于强化
C.选官标准发生异变D.宗教观念逐渐流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
8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具有很强的民主性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19-11-11更新 | 33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届无为县大江、开城中学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2019-09-29更新 | 8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隋唐时期,士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宋朝,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这一变化
A.抑制了官僚腐败
B.增添了政治活力
C.降低了官员素质
D.确立了官僚政治
2019-09-15更新 | 440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