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唐代高门士族清河崔氏入仕情况统计。这可以用于印证,唐代(     
入仕总人数为287人有确切记载入仕途径的有84人。其中,18人为门荫入仕,66人为科举入仕
为相总人数12人1人门荫入仕,3人入仕途径不明,其余8人均以科举入仕。在8人科举及第科目中,7人为进士科出身,1人为诸科出身
A.士族仍旧把持国家大权B.科举制为士族所垄断
C.官僚队伍素养明显提高D.科举取士日益受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魏书·阳尼传》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途中,仍“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任)免官”。《晋书》记载,豪门士族担任“清要”之职,整日高谈阔论,大抵都是“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辜事之心”。以上材料能够用来说明(       
A.革新选官制度的必要性B.官僚政治腐朽不堪
C.士族是维系政权的支柱D.中央集权有待加强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两税法颁行前夕中央统计的户数为120万户,两税法颁行时朝廷派黜陟使到各道勘查户口,结果查得主户180万,客户130万。这表明,两税法的颁行(     
A.促进了全国人口的增长B.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税制
C.使主户的负担有所减轻D.加强了对土地兼并的控制
7日内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     
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
C.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一份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该地区(     

A.自耕农经济大量破产B.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
C.国家严控着土地交易D.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
2024-05-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测试(十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024-05-08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该制度(     
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
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
8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河朔三镇也实施了两税法的征税原则,保留了留州、留使、上供的税收分割原则。建中三年,既诛李惟忠,下诏易、定、深、赵、常、冀节度,观察管内百姓,除本道所用外者免除赋税徭役。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额负担B.利于延续唐王朝的封建统治
C.促使征税标准发生根本转变D.以抑制藩镇割据为首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唐朝科举制规定,没有触犯律法,身家清白之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士人可以自己推荐自己,决定是否进仕。科举制确立了统一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让所有学子都有机会按照这种途径获得官职。这表明唐朝的科举制(     
A.利于增强士人的政权认同感B.剥夺了门阀士族的入仕权利
C.使朝廷控制官员的力度加强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隋书·百官志》载,陈“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这一调整(     
A.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为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严重削弱了陈朝君主的权势D.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