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前142年,汉景帝下诏将进入政府任官的财产资格由最低十“算”(每1万钱价值的财产为一个“算”)降低至四“算”。这(     
A.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B.加剧了卖官鬻爵的现象
C.打击了大族的仕途垄断D.推动了察举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东汉光武帝建元八年,确定了“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复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这体现了当时
A.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察举制的选官要求
C.科举取士初现雏形D.中正官的选拔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岁举孝廉本无考试之法,被举者经朝廷复察,无问题即加委任。从东汉顺帝时起,对孝廉实行考试,定制:凡郡国举孝廉,被举者年须在40以上,“诸生试通章句,文吏试笺奏”,及格方得应选。这些变化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兼顾了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
C.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打破了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
2021-12-30更新 | 713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汉代,无论是郡国岁举的孝廉,还是诏令特举的贤良、文学,到朝廷后,均须再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以经学、章奏为主。考问主体,则上至皇帝亲策,下至公府甄核,几乎遍及察举的各个科目。这些举措
A.压缩了营私舞弊的空间B.消除了察举选官中的弊端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确保了各类人才为国所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曹魏政治的清明D.在当时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代地方察举应试的儒生需要参加中央的射策考试。据《汉书·武帝纪》载,至元光元年(前134)武帝正式下诏贤良:“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这一举措旨在
A.使儒生对经典更深刻理解应用B.按对策得分合理分配官员职务
C.为帝王进谏以纠正帝王的行为D.选拔政务人才并加强中央集权
2017·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这表明官僚政治(     )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现象
B.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
C.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
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2019-11-11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