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注重鉴别官员道德水准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
2021-09-27更新 | 7858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
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
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士族积极追求个人功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这个制度是一个利器,削平了士族的残余,保证了官僚群体的不断更新,也保证国家编户齐民的稳定"。该制度
A.以德才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明代中后期,书坊(买书兼刻书的店铺)开始纷纷刊刻举业用书。“书坊非举业(八股文)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印刷技术的成熟B.商品经济的发展C.官吏选拔的途径D.思想观念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唐代官府书吏设置简表。
称谓隶属部门主要职能及活动
“梏书”门下省、中书省担任阁书.典籍.文献的抄写。官方组织大规模抄书活动有四次。
“群书手”门下省、中书省
“楷书令史”秘书省(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楷书手”著作局(隶属秘书省)
“能书"“书直”门下省
该表说明当时
A.书法艺术大放异彩B.统治者重视文化事业
C.三省职权分工明确D.思想呈现出多元特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强化君权。唐朝继承这一制度,看到的却是分散决策权力的好处。“三省六部制”的第二大优点在于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以来,国家行政制度的顶端是统领百官的宰相,并对国家行政负总责。如果对此权力结构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的话,国家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宰相,皇帝就像是金字塔上的避雷针。汉武帝设立内朝,通过身边的秘书机构直接向朝廷各个部门发号施令,要求政府部门同时向皇帝和宰相汇报,这就侵夺了相当部分的宰相权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便在制度上规定皇帝才是金字塔的顶端。

——摘编自韩昇《“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避免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间宰相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隋朝统一全国后,曾对山东江南名门大姓的婚姻进行过抑制。但直到唐代,民间依然“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前朝旧族仍然“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这反映了当时
A.婚姻观念威胁统治B.门阀体制影响深远
C.科举选官不受重视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新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2021-04-29更新 | 96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辽宁历史高考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