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贞观年间,给事中、谏议大夫执掌规谏和讽议朝政之事,兼领史官之职,负责载录天子起居、言行。这一制度(     
A.有利于限制皇权B.确立了官修史书正统地位
C.削弱了三省职权D.强化了君主对舆论的控制
2023-02-04更新 | 109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2021-05-18更新 | 10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5月仿真题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逐级升考拔录,比较严格。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内。

——摘编自贾志扬《宋代科举》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王勋成在《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写道:“及第举子有了出身,成了吏部的选人后,仍不能即刻授官,得先守选数年。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明经(明二经)及第守选七年……在唐代,进士及第不守选即授官,可以说是没有的。”由此可见,唐代这一做法
A.违背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B.保障了官僚队伍的质量
C.推动了选官体制渐趋完善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时期,山西人司马光主张按照行政区划分配科举录取名额,江西人欧阳修主张按照才学录取。后来,参加争论的人非常多,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官员都参与其中。这反映宋代
A.科举选才标准变化B.社会发展存在区域差距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地方行政权力逐步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高祖亲自任命的十二名宰相皆为士族出身,其中,关陇地区的宰相有十人,山东籍和南方籍各一人。太宗即位后,关陇地区与山东地区的宰相数量大体相等南方籍比例较低,出身于小姓、寒素的宰相人数增加。据此可知(     
A.平民政治的成熟改变权力格局B.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和弱化
C.关陇贵族地位与皇室联姻相关D.科举制影响宰相的选拔来源
2021-04-06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高考预测猜题卷历史试题(新高考版)
7 . 十六国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后赵政权有孝廉试经的制度;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参加者八百余人;北齐文宣帝以策试选三百人,参加者达二三千人。上述材料表明十六国北朝时期
A.君主权力有所强化B.九品中正制被废弃
C.世族阶层已经没落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
2021-03-28更新 | 146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万历年间,御史叶永盛巡视两浙盐务,见“山陕新安诸商人子弟者,以外籍不得入试”,于是上奏朝廷,准盐商子弟在浙江设立商籍,可在当地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商籍逐渐推广及全国。商籍的推行
A.旨在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B.强化了政府对商人的控制
C.为社会流动创造有利条件D.确保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统计,在宋太宗统治的22年中平均每年录取进士近70人,比太祖时增加了5倍,此外,每年还要录取大批特进(宋官,正二品),且进士立即授官,并优等注拟(拟定官职),从而打破了此前进士不经吏部考核不得授官的惯例。这一做法
A.打破了特权阶层的垄断B.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
C.加速了冗官局面的形成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只如吴道子画仲由,便戴木剑;阎令公画昭君,已着帷帽。殊不知木剑创于晋代,帷帽兴于国朝。举此凡例,亦画之一病也”。由此可见
A.绘画作品不能脱离现实B.绘画史料有一定局限性
C.人物画的历史价值不高D.宫廷画容易受政治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