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A.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B.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渐趋成熟
C.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2021-12-05更新 | 229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科举制度完善并成熟
C.宰相职资发生重大变化D.世家大族进一步衰落
2021-11-09更新 | 456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表1 唐代各时期落第诗的数量统计表

根据表1,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初唐制度首创,科举尚未实施B.盛唐励精图治,科举绝对公正
C.中唐社会动荡,科举倍受追捧D.晚唐国祚将败,科举有失公允
2021-05-17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科举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考生还要向礼部或达官贵人投献自己的代表作,称为“投卷”。杜牧把《阿房宫赋》投给太学博士吴武陵,由其推荐给东都试官,最终以第五名中举。这体现了唐代科举制
A.兼顾文化水平和行政能力B.受到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
C.基本杜绝了高分低能现象D.没有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2021-05-09更新 | 1060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郎官是汉代官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如表的相关记述可以推知,郎官制度
记述出处
(甘延寿)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由是迁为郎。《汉书》
(戴凭)年十六,郡举明经,征试博士,拜郎中。《后汉书》
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日:“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矣。《太平御览》
A.侧重于选拔军事人才B.发端于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际
C.将选官与育才相结合D.专为贵族官宦子弟入仕而设置
6 . 有学者认为:至于三省的职掌,普遍的说法是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掌执行……事实上,初唐三省均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遵行宰相一致原则。该学者认为三省制
A.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扩大了中书与门下省的决策权
C.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度D.便于抑制相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2021·重庆·模拟预测
名校
7 . 下表是安史之乱初期朝廷与叛军分别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列表,由此可知
皇帝节度使任(离)职时间叛军首领节度使任(离)职时间
唐玄宗张介然755年十一至十二月(战死)安禄山李庭望
755年十二月至
757年一月(战死)
李随756年一至三月(免)
吴王只756年三至五月(免)
虢王巨756年五月至757年春夏(免)
唐肃宗贺兰进明756年十月至757年八月(免)安庆绪尹子奇757年一至十月(战死)
张镐757年八月至758年五月(免)
A.唐朝政治中心发生转移B.内地设方镇导致藩镇割据
C.朝廷缺乏有效平叛策略D.官军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2021-05-03更新 | 53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均田令规定,官吏和勋官可以按照品级占有数量不等的官人永业田和勋田;还规定宽乡有剩田处可以占田过限。这些都给地主官僚多占田地提供了合法的根据。据此可知,唐初期
A.自耕农的数量急剧减少B.均田授田以官僚为主要对象
C.客观上利于均田令推行D.实行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说明汉代选官制度
时间概况
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
东汉光武帝(25—57年在位)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

A.确立完善的分科考试方法B.扩大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C.突出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D.重视官员文化素养的考查
2021-04-11更新 | 519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初期曹操所推行的“唯才是举”政策和随后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察举制的变种。九品官人法的选择标准为家世、德、才三项,然在实际操作中,家世逐渐成为选人的最关键者。

在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势力被摧折,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察举的标准也逐渐由孝悌、吏能、经术并重,转向以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的文化考试为主。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

——摘编自干春松《知识与权力的互动: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制度化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