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唐初建制规定中书省下属官员中书舍人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拟定工作。唐高宗时,皇帝开始委任文学之士替他撰写诏书并侍奉左右,分担了中书舍人的职务,唐中宗时更有上官婉儿以女儿之身长年“独当书诏之任”。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A.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女性政治地位上升
C.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D.君主专制有所加强
2023-06-13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高二年级(2021级)下学期6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2023-03-13更新 | 403次组卷 | 82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汉官仪》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

材料三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杜佑《通典》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其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四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各主要指什么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问题的?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制指哪三省?各自分工如何,并分析三省制作用。
2023-03-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朝初期盛行“行卷”,即应试举子将自己创作的诗文择其佳者,在考试之前投献给当时的名公贵卿,以获得他们的赏识,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天宝元年(742年),政府规定,应试考生要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交给主考官,以供评阅试卷时核实,作为最终确定中第与否的依据之一。唐朝政府的这一举措(     
A.优化了科举考试的程序B.可以选拔出实用性人才
C.易降低科举考试的效用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描绘了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骑马在京城游街时的志得意满之情。这得益于(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3-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A.将选官权收归中央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造成取士不问家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新唐书》记载:“(唐初)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 … 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之以夏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大量减少B.贫富差距拉大C.土地兼并严重D.商品经济活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乡闾清议品评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了曹魏时期出现“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这可用于说明(     
A.选官制度改变利于激发官民责任感B.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
C.曹魏统治者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D.曹魏亟需人才巩固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卫瓘曾上疏称中正“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惟以居位为贵”;刘毅《论九品有八损疏》第一条也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A.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使门阀世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D.阶层固化局面得以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