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
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2023-11-14更新 | 297次组卷 | 6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韩愈《原道》描述,当时僧人、道士均视孔子为“吾师(释迦牟尼、老子)之弟子”,而儒者“习闻其说,乐其延而自小也”,亦日:“吾师亦尝师之云尔”。这表明唐代
A.儒学地位遭到挑战B.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C.实行文化开放政策D.早期理学思想产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所示是三位古代中国书法家的作品。这些作品
A.反映了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
C.讲究“蚕头燕尾”的书写技巧D.呈现出“有章无法”的书法风格
4 .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很多人主张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淡”。这根本上是因为
A.儒学独尊的地位被打破B.民族纷争,社会动荡不安
C.佛道盛行D.大量人口南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唐代中印制糖业交流概况(部分)及出处。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唐代中印制糖业交流概况(部分)出处
(唐)太宗遣使(天竺摩揭陀)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柞沈(压汁)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印度炼糖技术在7至8世纪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否则唐太宗绝不会派人去学习。同时,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讲到印度吃饭时食用沙糖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史》
(唐高宗年间)(唐使者)王玄策向(摩揭陀)国王和摩诃菩提寺提出招聘制糖专家,寺主立即同意派石蜜专家2人,寺僧8人来中国支持制糖事业李治寰《唐代引进印度制沙糖法考证》
A.西域制糖技术世界领先B.唐朝的贸易落后于天竺
C.技术进步助推经贸兴盛D.唐朝对外交往注重实利
6 . 下图为唐高宗次子李贤墓墓道东壁的壁画《礼宾图》。自左到右分别是唐朝三位鸿胪寺官员、东罗马使节、高丽使节、东北少数民族的使节。该壁画可以说明当时
A.文人画成为绘画主流B.统治者生活的奢侈无度
C.中外贸易的空前兴盛D.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气象
7 . 唐代张旭的书法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此书法属
A.草书B.楷书C.隶书D.行书
8 . 下为“虎溪三笑”图,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的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的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下列各项中,与之相符的史实是
A.儒道佛出现了融合的趋势B.儒家信仰的理论得到重建
C.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局面D.绘画体现逼真摹写的风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2020-09-1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9-01-30更新 | 5343次组卷 | 71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