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88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89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2023-11-10更新 | 339次组卷 | 119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杜甫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以下关于杜甫的诗歌说法正确的是(     
A.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
B.作品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开创了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C.杜甫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
D.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2023-07-07更新 | 114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2023-06-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0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023-06-08更新 | 346次组卷 | 94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经》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都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问题
(1)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推崇唐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并分析这次改革在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汲取中国文化的哪些方面(答出两方面即可)?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4)列举两个欧洲启蒙思想家及主张。
2022-02-11更新 | 11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顺应自然,遵循规律B.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C.增加投入,扩大生产D.强化土地资源开发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材料三   以法、儒为理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主要模式,主要有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等组成。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仿照样式,完成古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举措)”创设的具体内容。

补充完成古代中国在其他领域制度创设的史实。

(4)中国古代就有重农的传统,统治者为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各种措施。请完成下表。
保障粮食生产的措施历史事例
减轻负担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水利设施
土地政策
保障农时

2022-01-05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这种现象从文明史的角度(  )
A.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B.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C.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D.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
2021-12-26更新 | 357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