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88次组卷 | 64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南北朝时,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B.不同思想文化之间交流碰撞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D.玄学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2023-11-10更新 | 339次组卷 | 11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3 . 于阗人尉迟乙僧工于绘画,他将于阗技法融入中原画技,将“凹凸画”引入长安,使唐朝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唐朝的时代风貌是(     
A.兼容并包B.全面繁荣C.文化领先D.民风活泼
4 . 南北朝时期,弥勒形象与其他传入中土的诸佛、菩萨相差无几,光照寰宇、端庄肃穆;到了唐末五代,则变为身矮腹白、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弥勒形象的转变主要体现当时(     
A.佛教愈发符合民间价值信仰B.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
C.政府极力推行三教合一政策D.宗教信众遍布大江南北
2023-01-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唐代鎏金胡瓶。胡瓶,是一种贮酒器具的名称,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它最初的材质为金银制,传入中土后工匠们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并把胡瓶的口沿、流、盖做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纹样。这说明,唐代(     
A.中国文化辐射至周边国家 B.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C.中外各阶层饮酒风气浓厚
D.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
6 . 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以至有“皇帝菩萨”之称,但他却决不敢忘记“事衣冠礼乐”。他多次舍身出家,同时又立孔庙,置五经博士,并自编了《周易讲义》《中庸讲疏》。这表明当时( )
A.儒佛共同维护传统伦理B.儒佛思想上逐渐合流
C.儒学居于政治优势地位D.统治者实行外佛内儒
7 . 宗白华先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曾有一段精彩的经典性论述:“它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下列关键词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分封制、井田制、《诗经》B.士族、北民南迁、《兰亭集序》
C.科举制、两税法、《千金方》D.军机处、一条鞭法、《本草纲目》
2022-03-2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北魏前期至唐代龙门石窟的变迁。北魏前期,石窟佛像唇厚、鼻高、肩宽,有雄健的气概、着异域服饰,少数民族气息浓厚;而北魏后期及以后的佛像,体态修长,表情温和,服饰宽松肥大,充满汉文化色彩。这反映了
A.石窟艺术的变化与道家思想兴衰相关
B.国家统一促进了儒、道、佛三教合一
C.北魏至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且影响到了文化领域
9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最能够反映该时代风貌的文学艺术成就是
A.戏曲情节曲折复杂,趋向长篇化创作B.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C.绘画不强调写实,重意境和笔墨情趣D.书法融汇南北不同风格,创出新风格
2022-02-22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造。下图为妙高山摩崖造像,这可以说明
A.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B.思想多元导致民族交融
C.统治者推行三教并立政策D.“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出现
2022-02-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