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当时北方民族政权的担忧,“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     
A.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的背景B.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背景
C.王安石主持全面变法的背景D.南宋政权偏安于江南的原因
2 . “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下列关于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明朝张居正变法相同背景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政治腐败   ②财政困难   ③农民起义   ④生产关系剧烈变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 .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半个多世纪后,政府财政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
A.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B.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
C.王安石实行变法的重要背景D.王安石变法措施不当的结果
4 . 宋代士人对王安石的为人及其变法的内容多不赞同,称之为小人、权奸,甚至将靖康之难的祸因归于王安石。明朝出现诸多不同于以往的声音,到对王安石变法内容再思考,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究表明(     
A.历史真相的不确定性B.历史认识的时代性
C.历史评价的阶级性D.历史解释的客观性
2023-11-12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绝对可信
B.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最不可靠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历史真相也呈现出多元特征
D.历史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2023-11-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这说明
A.改革者的性格决定改革成败B.集团斗争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变法主张折射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D.时代契机决定变法不可能达到富国目的
2021-11-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更加详备,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进一步放松……现存唐代敦煌户籍残卷也证明,从武周到玄宗时期,农民授田的数额愈来愈严重不足……土地兼并始终无法抑制,最后连皇室也参加了进来。疯狂的土地兼并夺走了广大均田农民原本十分有限的土地,有的沦为贵族、官僚、地主、僧侣及富商巨贾的庄客(佃客)雇农、雇工,有的成为无家可归、四处飘泊的流民……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保障中央政府获取足够的税收以应付安史之乱后的新形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非唯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阙食……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裒(减少)多补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德宗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这一调整产生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涉及的王安石变法内容。结合所学,再列举王安石为“富国”而制定的其它改革措施一例,并简要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改革。
2021-11-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
①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②军队战斗力低下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