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2024-03-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介甫(王安石字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摘编自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摘编自《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分析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024-03-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从研究两税法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材料二《重赋》的史料价值。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及启示。
2023-11-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为田开阡陌封疆”“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平斗桶权衡丈尺”。商鞅变法将社会引向一个统治残酷、愚昧单调、军事色彩浓厚的专制社会结构中。秦文化中固有的弱点使商鞅变法只能于短期内取得国富民强的效果,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治”。

——摘编自杨志飞《商鞅变法的再认识》

材料二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狄长,略具弧形。个别有外郭,背平素。



                 秦半两钱

材料三   青苗钱利民其少,害民极多……

——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

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半两钱的史料价值。
(3)材料三中司马光、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料运用的重要因素。
2023-11-3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评价出处
今介甫(王安石字) .....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遵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教其弊,其良法关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分别概括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问题,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是世人对王安石变法的部分评价。对下述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北宋刘华《忠肃集》二三年间,开阖动掘,举天地之内,无—民—物得安斯所者……数十一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明李贽《史纲评要》实王安石有以启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官其为害当见于数年之后。(评论北宋亡于金)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度。

A.《忠肃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B.《史纲评要》属于明朝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最为全面
D.从《忠肃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2022-08-02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9 .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个别有外郭,背平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半两钱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三   青苗钱利民甚少,害民极多……

——司马光《乞罢青苗钱白扎子》

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2)材料三中司马光、梁启超对青苗法的认识有何不同?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料运用的重要因素。
10 . 宋代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例如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即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B.免役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C.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D.变法中存在一定扰民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