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C.确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为道、州、县
D.设理藩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022-01-12更新 | 4230次组卷 | 39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元灭南宋后,版图辽阔。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元朝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另外,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也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的举措,并概括科举制推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建立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元朝对漠北、东北、云南和吐蕃边远地区进行管理的具体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御史台承奉中书省札付,奉圣旨:各道提刑按察司改为肃政廉访司,其所责任与前不同”。这段古代公文应记录于
A.《唐六典·御史台》B.《宋书·百官志》C.《元典章》D.《大明会典》
6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朝代制度后果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刺史
节度使藩镇割据
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财政
行省制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B.文人治国利于国家稳定
C.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探索前行
7 .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2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材料1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1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什么能产生深远影响?
2019-11-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2018-06-09更新 | 9271次组卷 | 21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2018-06-01更新 | 6138次组卷 | 110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元代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无太子时空而不置;元代的宰相及其他行政官员常常兼任枢密院的要职。有此推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枢密院与中书省的双向制衡
B.巩固枢密院决策机构的地位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节制
D.保证中央政令在军队中贯彻执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