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年16.42%21.92%17.92%41.69%
1942年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旨“特设司农司,劝课农桑,兴举水利,凡滋养栽种者,皆附而行焉。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人员,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司农司成为元政府最高农业管理机构,其职责涉及农业、养蚕及水利灌溉等各种事务,有些

材料   记载司农司还负责掌管“随路断没财产、人口、孽畜、屯田、供储”等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司农司成立之后,即发布《劝农立社事理条画》,该《条画》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劝农使和各处监管农事的官员的工作手册。《条画》还有“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任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之类的内容规定。司农司还奉命搜求古今农书,删繁摘要,结合实际,编成《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延佑五年(1318年)又刊印《栽桑浅说》千份。

——摘编自汪兴和《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设立司农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劝农立社事理条画》发布的积极影响。
2024-05-22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波市区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光器基本情况


浙江地区江西地区福建地区北方地区海外地区
北宋越窑、龙泉窑、整州窑、泰顺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密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临汝窑高丽青瓷
南宋龙泉密、越窑、越窑仿官窑、南宋官密、江山窑景佬镇窑、吉州窑同安窑、德化窑定窑、磁州窑、钧窑高丽青瓷
元代龙泉窑、永嘉窑、秦顺窑、临安天目窑、江山窑景德镇窑、吉州窑浦口窑、德化窑磁州窑、钧窑

(说明:1、今浙江宁波地区即宋元时期的明州;2.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摘编自:吴敬、付亚瑞《明州城遗址出土宋元瓷器与明州港市的考古学观察》

材料二   

(说明:奉化江与余姚江在宁波附近汇合成为甬江汇入东海,而甬江与杭州之间的杭甬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

——摘编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产地视角指出出土瓷器各自具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宁波地区宋元时期的瓷器消费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4 . 五代时,吴越一带米价一石不过数十文;到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江浙地区米价一石不下六七百文,甚至有一贯者。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该地区(     
A.租佃盛行,流民增多B.分裂割据,社会动荡
C.租税繁重,农政不修D.推广种棉,粮米减产
2024-05-3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梦回宋朝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梦回宋朝”的情结。有人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勾栏瓦肆、汴河风情、金戈铁马令人无限遐思……

(1)以下材料中,帮助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的直接材料是(     )(双选)
A.《宋 史》   (元 脱脱等著)B.《清明上河图》(宋 张择端作)C.《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著)D.《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一)史家笔下的宋朝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

——钱穆《国史大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2)依据材料,以上三位史家对宋朝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

历史教科书中的宋朝

《历史课本 第二册》
叶圣陶等编1955年出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张海鹏等编2019年出版


(二)宋元
十二 北宋跟辽和西夏的关系
十三 北宋的手工业
十四 王安石变法
十五 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十六 民族英雄岳飞
十七 蒙古的兴起和南宋的抗战


《第三单元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对比以上教科书目录在编写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1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代司农司的设立

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旨“特设司农司,劝课农桑,兴举水利,凡滋养栽种者,皆附而行焉。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人员,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司农司成为元政府最高农业管理机构,其职责涉及农业、养蚕及水利灌溉等各种事务,有些材料记载司农司还负责掌管“随路断没财产、人口、孳畜、屯田、供储”等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司农司成立之后,即发布《劝农立社事理条画》,该《条画》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劝农使和各处监管农事的官员的工作手册。《条画》还有“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任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之类的内容规定。司农司还奉命搜求古今农书,删繁摘要,结合实际,编成《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延佑五年(1318年)又刊印《栽桑浅说》千份。

—摘编自汪兴和《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设立司农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劝农立社事理条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农书研究》首次对有宋一代农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本书主要探讨了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宋代各类农书分别加以研究,专章论述了宋代代表性农学著作陈旉的《农书》的重要贡献,探讨了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传播方式及与宋代农业发展的关系。

宋代农书数量不少于255种,涌现出如第一部农业气象专著、水稻专著、柑橘分类学专著、甘蔗制糖专著等等,是了不起的创获。

本书在重新厘定传统农书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将宋代农书分为综合类,耕作、农具、农田水利类,园艺类,畜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9大类,这种分类根据现代农业书籍的分类并结合宋代农书的特点,显得更加合理。

再如本书将宋代农书置于整个传统农学发展过程之中进行比较研究,对宋代农学在整个传统农学史上的地位作了客观评价。不仅如此,作者还将宋代农书放到东亚文化圈更广阔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对其世界性的影响与贡献作了学理方面的揭示。

总体而言,本书结构合理,史料丰富,在学术上多有创新,使我们对宋代农学和农业的成就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系中国农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摘编自邱志诚《宋代农书研究》序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农书研究》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农书研究》出版对宋代农业研究的价值。
2024-03-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8 .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宜旱,南方宜稻,这是农作物对南北方环境选择的结果,跨越环境界限,将另一地区的作物引入,则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冬小麦为北方旱地作物,推动其大规模向南方扩展的动力是人口。《鸡肋编》记载:“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稻),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可见,两宋之际,南方水田农业区稻麦两熟制曾出现了一个极为兴盛的局面。

——摘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等

材料二清朝前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

清代皇帝纪年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
世祖顺治七年16501.00~1.506.004.00~6.00
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2.00~2.509.003.60~4.500
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4.1012.102.95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摘编自[清]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宋之际稻麦两熟制在南方“极为兴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023-06-03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统治者采用政治、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地方官在其辖境内劝农时,大力推广江浙一带先进的耕作技术。自真宗朝始,政府大力推广占城稻,提高了水田的抗旱能力;采用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具体的技术指导,推广稻麦二熟制;广泛种植桑麻、木棉、苎麻等经济作物。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宋代农业得到巨大发展,为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二     元代统治者在中央设大司农司等机构,专掌农桑水利事务。并且常派出劝农官及知水利者,巡行各地,规定“凡河渠之利,委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同时将牧场拨给农民,听民自垦荒地,并规定免除一切劳役、赋税。如中统二年七月“敕怀孟牧地,听民耕垦”。地处边疆的云南曲靖等路遂“野无荒闲,人皆力耕,地富饶好”。边镇腹里皆置屯田处所,“由是而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辽阳戍兵原每岁需海道运米十万石供给,实行屯田后,“耕渔自养,粮不须给”。十多种农业科学专著被朝廷刊印后,付诸路转运司,以助民务。总之,元代农业在前朝基础上仍有较快发展。

——摘编自谢天祯《论元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元代重农措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代皇帝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属福建)进贡的建茶赏赐给皇亲贵族、近臣与功臣。这一时期,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经过丁谓、蔡襄等士大夫的倡导,逐渐传播到上层社会,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当时以福建建州为中心烧制出的各种瓷器称“建盏”。宋初,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盏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鹧鸪斑”,是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点试茶家珍之”。此外还有兔毫盏、油滴盏等种类,仅宋代建阳水吉一带就有龙窑99条,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米,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

——摘编自杨静《宋代建茶的崛起与茶文化兴盛关系探论》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福建建盏制造业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