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描述:“宋元时期,以前被称为圩市、草市或墟的定期集市,有些已发展为固定的市镇。北宋时开封居住着20多万户人家,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许多地方还有夜市。南宋时杭州人口达39万户,120多万人,百货买卖,客贩众多。”这表明当时(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B.商品经济较为兴盛
C.全国人口迅速增长D.城市政治职能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中国古代铜钱铸造量统计图(单位:万贯)。图中某一时期铜钱铸造量大减主要是由于(     
A.实物交换逐渐兴起B.新型货币流通市场
C.外国白银大量流入D.国家赋役统一征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市民文化兴盛。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农业生产商品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佣书是我国古代贫困知识分子受雇为官府、私人、寺观、书商等进行抄写活动而获取报酬的行为。它形成于汉,发展于南北朝,繁荣于隋唐,自宋以来有所衰退,但仍继续存在。由此可推知,佣书业
A.深受科举制度的影响B.较早出现新型生产关系
C.有利于文化薪火相传D.促进了中国印刷术革新
2022-03-30更新 | 371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对下面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合理的是

先秦以来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
A.货币种类的更迭周期越来越短B.宋元时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C.实物货币盛行与政局密切相关D.白银取代纸币是一种历史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北宋时,城市人口剧增,“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出北宋
A.经济重心的转移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印刷技术得到提高D.城市化进程已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相比于前朝,宋朝社会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包括门第观念淡化、贱民阶层数量减少、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百姓迁移住所和更换职业相对自由等。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源是
A.思想观念的转变B.政府政策的开明
C.人民斗争的结果D.社会经济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萄葡、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三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归纳汉代“抑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汉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分析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宋朝将镇市管辖权从具有军事色彩的镇将转移到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镇市监等基层官吏手中,同时将镇和市合二为一,使镇市成为宋代城乡之间进行要素流通的中转环节。这一转变源于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族矛盾的缓和D.抑武政策的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如图为宋代茶饮图。该图可以用来印证当时
A.坊市制度日趋成熟B.自然经济持续繁荣
C.抑商政策有所放松D.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