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唐代中后期,许多城市市民占用街区自建庐舍,在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更为普遍,朝廷以令其交纳租钱来应对,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城市管理方式滞后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代官府在工商业经营中推行买扑承包制。国家以竞标的方式把垄断经营权出卖给生产者,然后由生产者自行生产、贩运、销售,向官府交纳课利。买扑制的实行(     
A.加剧了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B.反映了官府对现实的被动应变
C.强化了政府对工商业的管控D.说明了制度设计愈发趋向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代贸易中的商品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的粮食、布匹、茶叶和各种手工业制品等日常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土地、耕牛、农具、煤炭、木材、船只等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宋代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A.表明奢侈品贸易的萎缩B.导致草市夜市开始出现
C.说明社会经济活力增强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2023-01-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两宋时期,越来越多的从事专业经济的农户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发展成商业性行业专业户。商业性行业专业户广泛活动于乡村与城郭之间,并根据各自从事的生产经营要素细分为匠户、盐户、坑冶户、船户、机户、园户、糖霜户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标志着户口分类制度的确立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他们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书院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官府的赐田和赐币以及民间捐输,也有部分来自书院自营收入。随着书院影响力的扩大,政府也加强了对书院的控制,书院的官学化色彩愈加严重,书院走出的学生主要还是参加科举,同治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已经与科举合为体的书院,也一并成为历史。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等

材料二   宋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培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其性质相当于解放初期实行的“统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利润。至嘉佑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状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也可讨价还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椎(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茶叶销售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改革的原因。
2022-07-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李白(赠汪伦》:“李自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舞、乐、诗三位一体)声。“王安石《后元丰行》:“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这表明唐宋时期(     
A.民间文艺的文化水平提高B.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C.旅游经济成为重要部门D.舞乐诗是文人的基本技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7和 18世纪,政府和企业主携手设计新的有利于全球性商业扩张的机构——银行、信贷公司、合股公司和货币制度,引发了后来人们逐渐所说的商业革命……法国殖民贸易在1716年价值2500万里弗,1789年上升为2.63亿里弗。在英国,大致在同一时期,对外贸易价值由1000万英镑上升为4000万英镑,后一数字是法国的两倍以上。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在西方世界,商业革命引爆了市民阶层数量的暴涨,为此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乃至资产阶级革命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东方世界,我们只看到了商业和城市规模的表象性促进,而文明内向的性格仿佛岿然不动。宋元后到了明朝,中华帝国愈发的内向,走向了极端保守。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领域有哪些革命性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二中“文明内向的性格仿佛岿然不动”的观点加以阐述。
2022-07-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022-06-16更新 | 13928次组卷 | 10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于酒,历代禁的时候多,征榷(国家征收商品税与官府专卖)的时候少。但在宋代,不仅不禁反而以各种方式鼓励酒类消费,甚至出现勒令婚丧之家买酒或均摊于民户强迫买酒的现象。这主要体现了宋代
A.商品经济繁荣B.加强对市场直接管理
C.专制制度强化D.力图拓宽税收的渠道
2022-06-05更新 | 584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