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2021-06-08更新 | 7633次组卷 | 68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大海南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2018-06-09更新 | 13562次组卷 | 235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I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019-06-08更新 | 11569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2021-07-08更新 | 5924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2019-06-10更新 | 6494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9年江苏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2018-06-09更新 | 8221次组卷 | 113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I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2019-01-30更新 | 8048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2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连,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019-12-11更新 | 3670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019-01-30更新 | 4781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新课标Ⅰ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