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锦衣卫缉拿嫌犯,必须从刑部领取“架贴”,从督察院拿到“批文”,才可逮捕。但实际情况是三法司(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皆无权干涉锦衣卫办案。理应由三法司审讯拟罪的犯人,也可直接被厂卫审讯处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锦衣卫拥有监察权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专权局面形成D.官僚政治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从制度建构上而言,明代内阁的职能来自皇帝的需要,其主要职能"密勿论思、票拟批答”都出自皇帝处理决策事务时所需的辅助,且由于内阁权力地位未经法定,所以它也不具备太强的独立性。这意味着,明代内阁(     
A.并不具备参与决策的职能B.增加了皇帝的工作负担
C.推动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D.是封建专制强化的产物
2023-05-08更新 | 1055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在明代,皇帝只要对阁臣的信任或“恩宠”稍衰,便会将重要的奏章留中不发或对内阁票拟百般挑剔,此时六部的长官甚至也会趁机刁难阁臣,不听招呼。这反映出当时的政坛(     
A.人治色彩突出B.决策机制异化C.内阁形同虚设D.六部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
2022-05-17更新 | 811次组卷 | 1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帝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制度化的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2023-02-23更新 | 132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8届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
6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21次组卷 | 12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明代有严格的人事回避制度,官员不得在本籍任职,且不能久任;而胥吏都是本地土著,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势力,故有“流水的官、世守的吏”之说。这反映出明朝
A.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破坏B.地方官权力存在很大差异
C.基层管理有一定权力真空D.宗族势力庞大威胁着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元璋要求乡里选人每月六次在道路上摇铃唱六句话:“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其目的是
A.传播儒学,优抚老弱B.地方自治,缓和矛盾
C.宣讲乡约,监察地方D.教化乡里,警醒世人
9 . 明初君臣在各类诏令文书中反复申明三个意识:“一是奉天承运;二是扫荡胡俗;三是四海归心。”将之简化表示,就是天意、民心、文化继承。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B.强化了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C.具有鲜明的时代新异性D.体现了君权神授的统治观
10 .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