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英宗时期,内阁成为朝堂政务运作最为中心的一环,阁臣全面参与朝政,甚至六部官员也要前往文渊阁与阁臣议政。这表明(     
A.阁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B.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C.内阁中枢地位得到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 .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日高三丈犹拥被,不如江南富足翁”这是因为(     
A.丞相制度的废除B.实施八股取士
C.内阁的设立D.特务机构的设置
2024-02-01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2-2023学年高一(升学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载,明朝初年,“郡县之官虽居穷山绝塞之地,去京师万余里外,皆悚心震胆,如神明临其庭,不敢少肆”。这反映出明朝(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B.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C.文字狱抑制社会的活力D.官员廉政自律意识增强
2023-12-28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实现长治久安,全面革新国家政治体制:中央政府撤销中书省,废宰相一职,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原来统管全国军队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的卫所和都指挥使司,军队的调遣由兵部负责;司法权力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合称“三法司”;地方废除行中书省机构,设布政使掌民政、财政,按察使掌司法,都指挥使掌军事,三使都直属中央。其根本目的是(     
A.改革中央政府机构B.改革地方管理体制,防止个人擅权
C.加强监察系统D.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
2023-1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仁宗及以后,尽管内阁大臣多兼有六部职务,但朝廷规定“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即仅做皇帝的侍从之臣,而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实地任职。此规定(       
A.削弱了内阁的政治地位B.维护了中枢体制的稳定
C.促进了内阁宰相化完成D.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成祖重用宦官,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明英宗后,皇帝多怠政,宦官触角随着国家官僚系统延伸,政治、军事、经济各领域都有涉及。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国家官僚体系崩溃D.宦官掌握决策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锦衣卫缉拿嫌犯,必须从刑部领取“架贴”,从督察院拿到“批文”,才可逮捕。但实际情况是三法司(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皆无权干涉锦衣卫办案。理应由三法司审讯拟罪的犯人,也可直接被厂卫审讯处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锦衣卫拥有监察权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专权局面形成D.官僚政治的腐败
8 . 《明会典》载:“内阁行移,皆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由此可知,明朝内阁的设置(     
A.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B.剥夺了都察院的权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D.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廷杖产生于东汉时期,但并非一种常规刑罚;到了明代,廷杖就变成了皇帝惩罚官员最常用的手段。明中期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棉底衣,重毡叠,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廷杖的演变反映出明朝(       
A.君臣间关系走向对立B.专制皇权的膨胀
C.内阁依附于当权宦官D.司法体系的缺失
10 .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