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A.政府权力运行产生异化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内阁法定地位丧失
2020-11-30更新 | 433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21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  )
措施目的
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皇帝独揽大权
设内阁协助皇帝决策
设特务机构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
…………
A.明太祖加强皇权B.明朝的君相关系
C.明成祖加强皇权D.明朝的皇权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
2020-07-11更新 | 6149次组卷 | 7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曾设都察院,“纠劾百官,辩明冤枉”;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员;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同时,还设立了厂、卫秘密监察的特务制度。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宰相权力B.防止地方分裂
C.加强专制制度D.健全监察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0-07-09更新 | 12855次组卷 | 13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廷无闲议"。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
C.原决策机构权力丧失D.刑法比以往更为严苛
2020-06-18更新 | 65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洪武十年,明太祖在中央设通政使司。通政司意为“政令通畅”,掌握内外一切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明初设立通政使司旨在()
A.分割地方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
C.弥补丞相职能D.加强行政管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
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
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
2020-05-28更新 | 1064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精选强化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朝设立的巡抚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据此可知明朝的巡抚的设立
A.有助于地方机构的正常运转B.解决了元朝行省长官权力过大的弊端
C.强化了皇权对地方官员监控D.体现了临时差遣官员向行政官员的转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