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朝代的疆域图(形势图)。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有效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3 . 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
2022-02-02更新 | 565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
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
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1-10-15更新 | 1310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2023-04-12更新 | 335次组卷 | 126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对中书省臣训话:“成周之时……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大小相维,各有攸属,是以事简而政不紊,故治。秦用商鞅,变更古制,法如牛毛,暴其民甚,而良不从,故乱。”由此可知,当时的朱元璋
A.决定仿行西周政治制度B.找到了废相理由与依据
C.认识到以法治国的危害D.决心摆脱政局不稳困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癸卯,诏罢中书省,升六部官秩。仿古六卿之制,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朱元璋此举旨在
A.提升行政效率B.完成国家统一C.减轻皇帝负担D.加强集权统治
8 . 据《大明会典)记载,“(文渊阁)公务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而各衙门章奏文移,亦止日行翰林院。”万历年间,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图辞职,将院印封存,以致“诸事悉停。一应官吏俸银等项,俱不得支"。这说明当时
A.翰林院掌管国家机要事务B.官僚集团倾轧导致政事混乱
C.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D.专制皇权受到官僚体制的制约
9 .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022-11-12更新 | 362次组卷 | 66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上期10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2020-07-09更新 | 12857次组卷 | 132卷引用: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