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代内阁调帖之权,即章奏由内阁拟定意见,粘附于章奏上送批。不经过内阁调帖,司礼监无擅自批红的权力,否则即使司礼监擅权而为,也会遭到内阁的封驳。这说明明代(     
A.中枢体制运作的理性化B.内阁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
C.内阁掌握了政务决策权D.内阁控制了司礼监的运作
2022-12-20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     
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
2022-11-06更新 | 726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生产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5 . 明代,言官的弹劾权是朝中的一大利器。上至内阁首辅,下至州县官员,都受到言官的制约和纠幼。一旦受到言官的弹劾,首辅都得上疏向皇帝提出辞职,除非受到皇帝的挽留,否则便会下台。这反映出明代(     
A.言官权力不断扩大B.政治生态日益恶化
C.专制皇权得以强化D.监察体系趋于完善
2022-09-22更新 | 7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仁宣时期,阁臣地位骤显,并以“票拟"的形式参与政治,在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加之阁臣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少掺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这(     
A.削弱了内阁的行政大权B.约束了君上大权的实施
C.确保了明朝的政治清明D.减少了君主专制的失误
7 . 明中期以后,三司权力向巡抚转移,巡抚衙门成为实际上的省级权力机构,三司为其下属;但万历重修《大明会典》及清修《明史》,均因巡抚挂衔都察院而将巡抚列在都察院下。这客观上反映了(     
A.巡抚已然完全摆脱临时差遣的性质B.巡抚职权在法律上与事实上的矛盾
C.三司并立不利发挥巡抚应有的效能D.巡抚设置仅仅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8 . 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把持朝政,肆意铲除异己;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主持军政大事,力推“一条鞭法”;明熹宗时,大太监魏忠贤祸乱朝纲,甚至自称“九千岁”。上述现象反映出(       
A.权臣宦官干政导致朝政黑暗B.君权强化导致决策过程异变
C.中央集权体制遭到一定冲击D.皇帝权力在特定时期受制约
10 . “揭帖”原为明仁宗即位后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代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内容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直接影响着最高决策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     
A.行政决策的民主原则B.中枢运转机制的成熟
C.内阁职权范围的扩大D.内阁参政地位的提高
2022-07-15更新 | 426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