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学者许纪霖认为,清朝成功地将原本难以和平共存的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整合进同一个帝国秩序之中,中央政权的权力范围第一次有效地深入到北方的森林、草原和西部的高原、盆地,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天下。这主要归功于清廷(     
A.“康乾盛世”辐射影响B.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C.因俗而治、双轨并行D.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2023-08-28更新 | 28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以外夷目之者可比。”据此可知,乾隆帝(     
A.具有朴素的主权意识B.注重维护国家的统一
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D.确立了因俗而治政策
2023-04-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前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要向朝廷上贡本地土特产,朝廷“厚往薄来”,给予大量赏赐。但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司虽继续上贡,而朝廷却不再赏赐。这表明西南边疆地区(       
A.社会矛盾得到缓和B.突破了传统的朝贡体系
C.经济结构有所变化D.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2023-04-08更新 | 35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一下民族战争非常频繁导致民族关系持续恶化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政权加速封建化并实现国家统一
C.模式一、二下少数民族内迁导致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得到巩固与加强
2023-02-25更新 | 196次组卷 | 4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二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中期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总结明清时期中原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措施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派遣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蒙古族地区

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提倡民族自治B.注重因地制宜C.强化军事管理D.重海疆轻边疆
2022-12-12更新 | 328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乾隆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及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体现了
A.主张中英两国平等交往B.开始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奉行传统的“宗藩”外交D.清晰完整的领土边界意识
2022-05-09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

材料二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这种传统观念除具有“中国即世界”的地理特征之外,还浸透着古代中国人由衷的文化优越感和华夏中心主义意识。据唐代李淳风《乙已占》记载:“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纳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编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从开疆拓土的角度,分析总结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巩固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2022-0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靺鞨族等迅速发展。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鞋羯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被草原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材料二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的观点,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和清初统治者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和清初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历史作用。
2021-10-12更新 | 157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