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俗而治”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政治上任用当地部落首领,经济上不改变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文化上顺应风俗习惯,边疆地区在与内地的交往中不断向先进的内地经济形态和文化学习并最终趋同一致的治理模式。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边疆地区在行政管理形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内地处在较为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形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在承认和尊重边疆地区的经济形态差异、民族风俗习惯差别的前提下的一体化。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此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和各种调解工作,使许多积怨甚深的民族纠纷,陆续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中央访问团,分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访问,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带去大批急需的药品,医疗手术器械及生活用品。各级人民政府还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中开展了一次民族政策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1951年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放手使用和大胆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普遍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和民族干部学校。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两种治理模式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
2023-12-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三藩之乱即将平定时,康熙帝的注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郑克臧继位。康熙帝认为时机成熟,决策进征台湾。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施琅亲统水师大军进军澎湖与郑军决战,大获全胜。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时又进行和平招抚,封郑克爽为汉军公,其他将领部属也都分封重用。收复台湾后,有大臣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施琅则坚持认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国”,康熙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这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续沿用当地的土司管理制度,但规定了土司由朝廷统一授予官职;在北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派本盟的王公贵族充任;在西藏地区,“驻藏大臣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共同协商处理政事”。清朝的这些做法(     
A.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B.扩大了清王朝的统治区域
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D.旨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熙帝将盟旗制度推广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及其他蒙古各部。在蒙古各部至内地的道路上设立邮站、驿站军台,“凡汗、王、贝勒过境,警晨夜,饲牲畜;商旅出其途,亦资捍卫”。实行巡边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巡查边境哨所。这些措施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促进了商帮形成
C.完善了边疆治理D.维护了蒙古传统
6 .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
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
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2021-06-07更新 | 1019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云贵、两广、福建一带的明朝降将挑起了“三藩之乱”,清朝平叛战争历时8年之久。“三藩之乱”的平定
A.有利于巩固清朝在南方的统治B.使清朝的版图得以最终奠定
C.实现了清朝对台湾的直接控制D.成为康熙帝大权独揽的契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84年,施琅特上《恭陈台湾去留疏》,指出中国东南形势在海不在陆。台湾虽一岛,实江浙闽广数省之屏蔽,东南之保障,弃之必归于荷兰,后果不堪设想。康熙帝明确表示“台湾弃取,所关重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了澎湖巡检司B.派清军远征收复了台湾
C.设台湾府隶属福建D.设台湾省强化对台管辖
9 . 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
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
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
2020-07-02更新 | 1432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