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在尼布楚谈判之时,中俄两国统治者都感受到语言隔阂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开始着手培养外交翻译人才。俄国既在国内兴办满蒙文学校,又向北京派遣东正教布道团和留学生,全面展开对华语言研究工作。清朝则拒绝派遣留学生赴俄,仅在国内开设学馆培养俄语人才。这反映出(     
A.沙俄政府钦慕中国文化而主动向清朝学习
B.清朝的外交惰性催生出其天朝上国的观念
C.清俄交涉初期即体现中国社会转型的阻力
D.语言人才是国家外交政策成败的决定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其核心是华夷观,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华夷共祖”“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是一部华夏文化与蛮夷戎狄的文化不断融合,华夏集团不断吸收消化蛮夷戎狄,使蛮夷戎狄不断进入华夏集团从而使中国和中华民族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历史。“华夷”虽有二元的含义,但“华夷”本身即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先秦时期华夏族被简称为“华”,“华”之外的民族群体在很多情况下被泛称为“蛮夷戎狄”,两者共同生存发展于夏商周疆域之内。“蛮夷戎狄”仅仅是一种文化分类,并没有民族歧视含义。

——摘编自王柯《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材料二   司马迁创造性地表达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唐太宗提出了“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观点,还打破“华夷”界限,认为:“自舌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爱之如一”的思想就是“华夷一体”的思想,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三   王文光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融合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其产生的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段超学者认为古代华夷观不仅推动了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果《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华夷共祖”和“华夷一体”。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两位学者对古代华夷观的共同认识,并说说如果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还有哪些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华夷观的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691年,康熙皇帝和蒙古喀尔喀部族首领在多伦举行会盟。康熙帝同意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请求,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拨给牧地,取消蒙古贵族等级中旧有的济农、诺颜之名,一律改为清朝的亲王、贝勒、贝子、公、台等封爵。由此可见,多伦会盟(     
A.促使内外蒙古最终融为了一体B.导致清朝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
C.有利于清朝对北部边疆的控制D.粉碎了噶尔丹分裂国家的阴谋
4 . 下表为《滇事杂档》中收录的滇南地区官员与边境地区的土司之间往来文件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     

文件

内容

临安府官员给土司
稿吾卡的公函
土司、掌寨所管地方,乃朝廷地土,安设土司、掌寨,以卫边隅,寸地尺土,并非土司、掌寨私业,不得擅自与人。
土司稿吾卡对猛喇
老挝族人的声明
猛喇地方,系朝廷土地,安设土司、掌寨管理,并非土地私业,不得擅自与人。
A.双方在守护疆域问题上态度一致B.西南地区独立于清王朝管辖之外
C.清王朝在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D.清朝笼络西南地区各族上层分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下表可知,清代(     
顺治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意思是学问像大海一样的上师。
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意思是精通五明学问的大师。
雍正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规定达赖、班禅去世后再选的转世灵童要在驻藏大臣的监督下,从朝廷颁发的金瓶中抽签决定,报朝廷批准。
A.是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治的开始
B.君主均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
C.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D.中央政府基于实际对西藏地区因俗而治
2023-03-23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清代的许多文献、书籍以及碑文中,常常可以看到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并用的情况。此外,在紫禁城、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重要场所,在全国各地的碑刻、档案中,也可以看到众多的民族文字在同时使用。这可以用来证明,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民族政策因俗而治
C.语言文字学发展速度快D.文化政策较为宽松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7 . 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2022-08-30更新 | 2053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天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清乾隆年间朝廷编撰《皇朝通志》,其中地理志突破了以往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体系的变化(     
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B.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
C.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
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雁门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史记》

材料二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三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存在的隐患。列举汉代统治者为消除上述隐患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
2022-06-25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自雍正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并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一政策
A.强化了对西南边疆各族的管理B.赋予流官重权形成割据局面
C.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D.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2022-02-21更新 | 114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