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691年5月,康熙在多伦诺尔召集蒙古喀尔喀三部贵族会盟,明确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并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清廷的做法(     
A.旨在强化政权的合法性B.保证了民族间的和睦相处
C.扭转了边疆混乱的局面D.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郑成功此举(     
A.实现了国家统一B.增强了民族认同
C.顺应了世界潮流D.冲击了闭关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从设立台湾府到签订《尼布楚条约》、从平定噶尔丹叛乱到设置驻藏大臣的历史,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以下对这一主题提炼合理的是(     
A.经济的繁荣与危机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外交的屈辱与抗争
4 . 古代地方官员名称有些不像常设官员,时常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再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       
A.政府注重地方治理与中央集权B.巡行监察是管控地方的有效手段
C.地方官员的流动性趋于稳定D.维护专制统治是政府的根本目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乾盛世”真正达到了盛世的标准,其中判断的标准:为打破“华夷之辨”思想的束缚,倡导“满汉一体”的新民族观;废长城,破“华夷之辨”,视边疆与内地为一体,真正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建立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主权的疆土有1300余万平方公里。这一事实可用来说明清朝前中期(     
A.思想的高度统一B.经济的繁荣发展
C.制度的不断创新D.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       
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达顶峰
C.具有强烈的边疆危机意识D.政府致力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7 . “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下列各西域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B.②①③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该地郡县化的管理;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新疆建省;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下设府、厅、州、县。这些举措(     
A.旨在应对列强国家的侵略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
C.表明清政府主权意识觉醒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改土归流大潮中,一些土司识时务而自请改土归流,清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迁徙、 给房、给田的处置:部分土司因利益受损引起不满,走上与中央政府对抗的道路,导致清政 府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完成改土归流。据此可知,清朝改土归流(     
A.因土司的抵抗并未最终完成B.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动荡不安
C.体现恩威并施、灵活处理特点D.派驻藏大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时期经略边疆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重大事件
1411明朝在黑龙江流域开设奴儿干都司进行管辖
1571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
1653清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4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57彻底击败准噶尔部叛乱
175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方式。
(2)这一时期经略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出现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新变化,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略边疆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