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材料三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成崇德《论清朝疆域形成与历代疆域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政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二例说明清朝“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
(4)结合你的回答过程,请你说明该如何分析材料?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代史实
秦朝在地方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
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玄奘西行取经
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重新修筑长城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率军进行抗倭斗争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来华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写明主题,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11-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3 . 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今南沙群岛在清朝称为(     
A.夷洲B.千里石塘C.小琉球D.钓鱼岛
2023-1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积极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利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根据国势的强弱情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孝文帝的全面封建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清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实施“因俗而治”治边政策的最后时期,同时也是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实施的重要阶段……不断密切边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不断消除边疆在人民认识上的落后印象……关于清朝统治者采用何种治边方式,这不仅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与政权的长治久安休戚相关。

——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阐述其意义。
2021-12-1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清朝疆域图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秦始皇、刘邦在地方推行的措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行省制“优”在何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A处设置的机构名称。结合所学,列举西汉和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置的机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所谓“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即是以文化为华夷分别之明证,这里所谓文化,具体言之,则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主动学习中原汉族地区“生活习惯与政治方式”的典型史实。

材料二   康熙及其继位人以经典著述及中国文化的庇护者自居,……他们一心表现出自己既是中国文化的热心信徒,又是喇嘛教的忠诚保卫者……清朝皇帝及贵族采纳中国文化,帝国向外扩张,国内稳定而且普遍繁荣:凡此种种无不有助于缓和强硬爱国者的愤恨。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是怎样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热心”,又是怎样成为“喇嘛教的忠诚保卫者”?以上举措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下图是某同学所作清朝历史大事年表。本年表反映出
A.君主专制强化B.边疆地区巩固C.抗击外来侵略D.盛世帝国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我国某时期台湾地区的地图,它可以佐证
A.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B.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清康熙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D.《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