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国情的特点是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别较大,中央政府要对之实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便于加强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元朝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疆域“有难以里数限者”。以今日地理来说,帝国的势力所及,北到北冰洋,南到越南、泰国北部,东南至海而达澎湖,西至东欧和西亚。在这样大的国土内,政治、经济情况当然差别很大,元朝统治者便采用多种形式来实行管理。

——摘编自柏桦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改土归流源于明朝。清朝建国初曾对部分土司改置为流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苗民以弃暴归仁,奔诉永顺司,此时皆言为保靖宣慰司管辖。至四十二年,始皆输诚纳粮,设百户、寨长。雍正五年三月,湖北总督傅敏“会同黔省预筹擒捕不法花苗(土司)”。九月,清兵进入湘南,收吐司之权,对其家属作出安置,改土归流付诸行动。十一月,官兵抵达桑植境内,地方土(民)、苗(民)载道欢迎,土司缴印归诚,改土归流进展十分顺利。

——摘编自周妮《清代湖南“苗疆”改土归流时间与秩序考论》

材料三   土司制度作为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曾维护着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原生性和多元性,清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地方管理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2024-03-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
C.经济互通强化了国家认同D.政府以经济手段争取民心
2024-03-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目录横线处可以补充的标题是(     
第X节____
一、前期的统治政策
二、边疆管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思想控制与百年“文字狱”
A.内陆边疆治理与明清易代B.明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
C.西学东渐下的明清新思想D.暗藏危机的“康雍乾盛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崇德元年,成立蒙古衙门。崇德三年,在蒙古衙门的基础上成立了理藩院,隶属礼部。顺治年间定尚书,其官制同六部,成为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康熙年间,理藩院机构逐渐完善。清前中期,理藩院直接管理西藏事务。理藩院的发展(     
A.体现了清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B.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C.正式将西藏地区纳入了中央版图D.逐渐消除了少数民族分裂的隐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是明清时期中国疆域图,结合所学可知(       
A.中国出现康乾盛世B.中国疆域版图奠定
C.中华帝国面临挑战D.中国跟上世界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下列不属于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B.重修长城,防御瓦剌、鞑靼南下
C.派驻藏大臣,参与共治西藏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三藩之乱即将平定时,康熙帝的注意力便转向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台湾内乱,郑克臧继位。康熙帝认为时机成熟,决策进征台湾。他起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授以专征之权。施琅亲统水师大军进军澎湖与郑军决战,大获全胜。清廷在发动军事进攻时又进行和平招抚,封郑克爽为汉军公,其他将领部属也都分封重用。收复台湾后,有大臣主张“宜迁其人,弃其地”,而施琅则坚持认为“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国”,康熙帝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台湾的行政建制从此与内地划一。这对国家统一、对台湾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与合理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于逢春认为:“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清朝(     
A.国力强大使得四海臣服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C.主权意识具有近代特征D.对外政策以消极防御为主
2023-03-10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土归流源于明朝。清朝建国初曾对部分土司改置为流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苗民以弃暴归仁,奔诉永顺司,此时皆言为保靖宣慰司管辖。至四十二年,始皆输诚纳粮,设百户、寨长。雍正五年三月,湖北总督傅敏“会同黔省预筹擒捕不法花苗(土司)”。九月,清兵进入湘南,收吐司之权,对其家属作出安置,改土归流付诸行动。十一月,官兵抵达桑植境内,地方土(民)、苗(民)载道欢迎,土司缴印归诚,改土归流进展十分顺利。

——摘编自周妮《清代湖南“苗疆”改土归流时间与秩序考论》

材料二   土司制度作为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曾维护着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原生性和多元性,清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