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文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交往。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交融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采、胡舞、胡饼、尊童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将一向争战的东北、北部与西北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与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 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的解了2000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乐、胡舞、胡饼”所反映的现象,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清朝政府的举措说明清朝前期如何促进“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0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代在台湾实行班兵制:兵“皆调自福建各营,三年一换,谓之班兵”。兵丁妻子,无令带往。三年一换。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后来准许班兵“年愈四十无子者”搬眷随军,又许兵丁就地娶亲。此举(     
A.保障了台湾的长治久安B.是中央管辖台湾的开始
C.促进了两岸的人员交流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某研究性主题学习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
序号历史事件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
1673—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58年,乾隆帝发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清初,政府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据表可知, 其研究的主题是(     
A.地方行政制度逐步确立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边疆危机推动社会变革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4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大趋势。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举出两则史实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述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在下列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12345678910

A.辽阳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E.修筑长城
F.西域都护府   G.雅克萨之战   H.台湾府   I.伊犁将军   J.安西都护府
2023-12-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


(1)指出材料一中A、B所示地区(如图)的政权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地方管理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及意义。
2023-12-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
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D.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开始,汉族人成批迁入台湾。到1644年,进入台湾的汉族人口估计已有十余万人,促进了台湾经济显著发展。此时,台湾仍属开发不久之地,台湾生产的各种商品及台湾人民所必需的各种物品,都需要海商们从大陆引进或运销大陆。这说明(     
A.清廷移民台湾顺应了历史潮流B.台湾经济和民生得到了长足发展
C.清朝统一台湾具有经济必然性D.西方殖民侵扰迫使沿海居民迁移
9 .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康熙“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是(     
A.平定三藩之乱B.收复台湾C.亲征噶尔丹D.雅克萨之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