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2 . 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是中国历史上在新疆地区设治管理的措施,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   ②设置西域都护府   ③设置安西都护府   ④设立伊犁将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改土归流大潮中,一些土司识时务而自请改土归流,清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迁徙、 给房、给田的处置:部分土司因利益受损引起不满,走上与中央政府对抗的道路,导致清政 府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完成改土归流。据此可知,清朝改土归流(     
A.因土司的抵抗并未最终完成B.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动荡不安
C.体现恩威并施、灵活处理特点D.派驻藏大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在东北地区设辽阳行省,大批汉人被流放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城一带;并在蒙古地区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屯田,在漠北蒙古设岭北行省,调动大批蒙古人、汉人、南人在和林(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梅海等地屯田6万多亩;在云南(原大理国属地)设云南行省,汉人张立道做劝农使时,“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并介绍内地养蚕植桑的经验。

——摘编自齐涛《古代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雍正帝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推行一系列开发政策。雍正帝在灵活处理土司、土官问题后派遣了一批忠诚、廉明、吃苦的流官以安定局面。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赋税,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发给牛种、给予银两、分给房屋,鼓励垦种。官府在改流区发展水利、设置水利专官,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启智《清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政府开发边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雍正帝开发西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表格中时间的提示,填写出对应的历史事件(限中国史方面)。
时间对应历史事件
589年
755年
1069年
1405年
1689年

2021-12-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代,一些大陆人到澎湖建造茅屋,男耕女织,种植黄豆、黍子,还把瓷器运到台湾。明朝中后期,大陆的零教商人活跃于台湾与澎湖各个地方,每年都有十多艘船只把大陆的玛瑙、光器、布和盐运往台湾,换回台湾出产的鹿脯和皮角等,从事两岸间的贸易活动。17世纪以来,大陆人不断进入台湾,大陆客家人还出资兴建水利工程,推动台中与台北水利灌溉系统形成嘉庆十五年,清政府设官管理农事推广农业技术,使台湾高山族人“始知置备耕牛、农具,渐通汉人语言",也学会“烹调饮食”

——摘编自陶诚<历史上大陆对台湾的开发》


(1)根据材料概括元明清时期台湾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可从人口、技术、贸易等角度着手)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明末清初“台湾得以开发"的政治原因(与郑成功和康熙有关),并说明理由。
2021-12-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阐述唐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时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设置了什么官职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8 . 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区调整疆界,归并事权;清查土地,清理财粮;选拔官吏,推进改土归流;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土民所受的剥削稍有减轻。据此可知“改土归流”
A.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C.破坏了民族团结D.使皇权空前强化
2020-12-02更新 | 771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9-06更新 | 22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