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元禧,孝文帝之弟)赞成其事。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不允许)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北史》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携带)粮,民物蕃息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赢得了一场平叛战争的最终胜利。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该项改革政策的具体规定体现了孝文帝怎样的政治智慧?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成这一景象的治国思想和技术创新因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0-02-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96年,康熙在《潮海》一诗中写道:“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纥塞,落日度联营”,这首诗记述的是清王朝与哪一势力之间的斗争
A.大小和卓兄弟B.台湾郑氏政权C.准噶尔部D.沙皇俄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安西都护府遗址——交河故城

材料二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康熙帝为曲阜孔庙所题“万世师表”匾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所持的理念及两种主要方式,简要分析其效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的理由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并简述康熙帝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2020-02-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这首诗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昭莫多战役B.乌兰布通战役C.澎湖海战D.雅克萨之战
2020-01-28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从此以往,这一政治体虽有分有合,“中国”的本部总是一个国体,而且文化与经济的共同体也是依附在“中国”这一观念上。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唐朝形势图

清朝形势图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康熙说)朕缵承不基,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

——《清史稿·圣祖本纪三》

(康熙说)朕统御天下,要以中外一体为务。

——《清圣祖仁皇帝圣训》卷 8


(1)秦统一后建立的“政治体”在政治上有何重要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重要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2)阅读材料二,与唐朝相比,清朝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位皇帝在民族观上的相似之处。他们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哪些相同措施符合这一民族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书《塞北纪程》记载,“于八月朔已未黎明,亲帅将士,至乌兰布通地迎敌决战。贼骑十万余,布阵于山岗,以橐驼万千,缚其足,使卧于地,背加箱垛,毡渍水盖其上,排列如栅以自蔽,谓之驼城。”材料所示战役是
A.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B.清军平定噶尔丹之乱
C.李靖讨伐西突厥之战D.清军收复雅克萨之战
2020-01-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表格内三首诗反映了康熙帝不同时期的事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滇 平中秋日闻海上捷音瀚 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
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
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
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
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
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
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
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A.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
B.收复雅克萨、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
D.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平定噶尔丹叛乱
2020-01-1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19·浙江·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拉开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序幕
②为北部边境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③消除了沙俄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从法律的角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属于中国领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01-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东方杭州中学高中历史模拟卷1
9 . 康熙帝南巡到达南京,亲往明孝陵朱元璋墓拜祭,赞“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乾隆六次南巡,也屡至明孝陵前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些做法意在
A.效法汉族礼制B.恢复江南经济
C.褒扬明朝功绩D.缓和满汉矛盾
10 . 秦朝、唐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秦的统一正由以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不专因秦国地势之险要及其兵力之强盛。另有秦较早“以牛田”,并修三大水利以促农业,为军事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最重要的还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统一后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稳固。

——摘编自《战国策》《过秦论》《国史大纲》等

材料二:李唐起自西隆,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亭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康熙时期,他实行“满汉一家”的民族政策……他曾说:“朕承丕基,义安天下,满汉军民,原无异视”。他认为处理民族关系关键在于收拾人心,加强汉人与其他少数民族对清政府的向心力,他说:“天下事最可忧者,不在今日盗贼水旱,而在今日之人心”。由此可知康熙认为光靠武力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定而已,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采取整饬人心,增强满族的向心力,才能确保国家长久的繁荣兴盛,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来缓和满汉民族矛盾,改善满汉关系。

——《试论康熙的民族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提炼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如何“加强制度建设,使统一巩固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以唐太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
(3)阅读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指出康熙是如何处理满汉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概述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2020-01-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