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所谓的戏剧多发生在祭祀仪式上,具有明显的神学宗教色彩。秦汉以后,历经漫长积累,到了宋元之际戏曲才得成型口而成熟的戏曲则要从元杂剧算起,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当时的戏曲作家为避文祸,多借历史传说故事反映现实,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也常涂上一层“历史传说”的保护色。在长期的表演、传唱过程中,古典戏曲弘扬正气、褒奖忠义、鞭挞丑恶,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作家和表演家始终扎根于民间,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广泛的观众对象,影响极其深远,近现代兴起的电影、电视剧都多多少少带有传统戏曲的色彩。

——摘编自吴秀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等

材料二   近代,西方话剧被引入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在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文明戏。文明戏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很难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在其初期既要面对本土文化的排异性,又必须寻求一定的依托物,作为中国话剧立足之点。同时,它还要防止被民族文化所融化,丧失其独立的品性。因此,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糅杂混合”的过渡形态,整个近代前期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因此,这一时期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却犹如漂在水面的浮萍,没有扎下根来。

——摘编自贾志刚《中国近代戏曲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文明戏的传播不同于古代戏曲之处。
(3)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前期文明戏的传播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敦煌佛爷庙湾魏晋墓《骑竹马》画像砖石。骑竹马作为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通过模仿骑马一蹦一跳的样子锻炼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该图体现了
A.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胡汉民众的生活存在差异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色彩思想的兴起
2022-05-04更新 | 627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2009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盘乐村发现的目前最完整的宋代戏剧场面(墓中壁画)场面中四名丑角演员,动作各异,表演生动。作为研究宋代戏剧的史料,这次发现
A.需要进一步甄别绘画的真实性B.可以佐证宋代艺人的社会地位
C.证明了戏剧艺术在宋代已成熟D.可直接研究宋代戏剧人物形象
2021-10-12更新 | 307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民国初期,京剧名家百花齐放,旦角领域甚至逐渐形成了梅兰芳的端庄典雅,尚小云的俏丽刚健,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娇昵柔媚等不同表演艺术派别。1921年,天津《大风报》首次将其称为“四大名旦”。京剧艺术的兴盛得益于
A.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B.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
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D.国民意识的逐渐觉醒
2021-05-08更新 | 143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踏歌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男女相聚,手袖相连,踏地为歌;到唐代,踏歌成为民间和宫廷庆祝节日的常见节目,参与者多达千余人,长达三个昼夜,场面恢宏。这体现了
A.宫廷文化与民俗风情的交融B.开明政治与开放风气的统一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D.门阀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代流行一种以“钟馗出行”为题材的绘画,大多出自文士之手。画面除了钟馗外,都有一个由鬼卒组成的行列,有的还包括音乐、杂耍等表演。既夸张怪诞,又诙谐幽默(如下图)。影响此绘画题材流行的因素有

①元代的政治统一   ②城市生活繁荣   ③文人对现实不满   ④戏曲发展成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4-11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后走向全国。在其鼎盛时期,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而到了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京剧艺术走向成熟
C.文人品味发生变化D.平民阶层不断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