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A.文人的政治信仰发生变化B.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C.京剧融合了其它的优秀剧种D.清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影响
2 . 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A.京剧B.昆曲C.秦腔D.杂剧
3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京剧正式形成约是道光年间
④诗经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6-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戏曲表演的虚拟艺术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6 .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写道,“(戏剧)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情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材料表明古代戏剧是
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维护中央集权的主要工具
C.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D.以宣传儒家道德作为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传统社会流行一种说法,“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晚明社会出现了“新开门七件事”,即谈谐(说笑话)听曲、旅游、博弈、狎妓、收藏、花虫鱼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B.市民阶层的壮大
C.专制制度的松弛D.传统社会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代苏州两次市民运动都被写入了戏曲剧本,戏剧《万民安》讲述了佣工葛成领导织工抗税斗争的事件:清代昆剧《长生殿》和《桃花扇》将汉民族的亡国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据此可知明清戏曲文化(       
A.饱含浓厚的文化传统B.描述精彩的故事情节
C.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D.带有明显的时代特性
9 .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下列图片是一些传统京剧剧目中人物脸谱,共同反映出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是
A.综合性B.程式性C.虚拟性D.唯美性
2021-0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所示为清初戏曲主要声腔分布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初戏曲
声腔类别梆子腔高腔皮黄
分布地域(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南、浙江、福建湖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

A.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B.各剧种交流十分频繁
C.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D.迎合了当地生产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