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明代,上海只是一个小城镇,人们以说嘉兴话为尚;清代属苏州管辖,人们以会说苏州话为荣;到了现代,上海已成为著名大都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上海话。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出(     
A.追逐新潮的心理取向B.时代变迁的历史印记
C.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D.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2-09-11更新 | 2063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政府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指外国)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对在海外招商做出大贡献的海商,宋政府还会赐予官职。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了一队特殊的客人——“英夷”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使团向清政府提出两国通商的请求: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乾隆皇帝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使团,却拒绝了英王的通商之请。

——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现代气质”,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2-07-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永乐九年(1411年),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商品流通的需要,政府令福建布政司开始铸造永乐通宝钱。到了弘治十六年(1503年),其造币量已达到11372400文,造币专用的炉已达到19座之多。与此同时,纸币也普遍使用。洪武年间,明政府大量发行纸币钞,然民间重钱轻钞,多行折使。最初以钞1贯折钱50文。洪武年间,政府更是大量推行纸币,令“各处税粮、课程、赃罪,俱准折钞”,还在福州、建宁商贾所集之处市镇、店肆、门摊税课,增旧五倍,专门推行钞法。其后,各地又设钞关,钞法盛行。

——摘编自唐文基主编《福建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永乐通宝钱在国内出土的数量不多,乃至很多明清时代的钱币窖藏不见一枚。但在南中国海及环印度洋周边国度和地域,从肯尼亚、坦桑尼亚到阿曼、伊朗,从斯里兰卡、印度到泰国、马来西亚,都有发现出土永乐通宝钱的记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永乐年间纸钞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出土的明代“永乐通宝”铜钱的史料价值。
2022-07-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蓝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中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渐转变为良港,各处商民集聚,逐渐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分工趋于弱化B.汉口交通条件的改善
C.抑商政策日益松弛D.集镇经济功能的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C.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D.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022-06-27更新 | 1984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表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
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
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
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
A.大米产量持续上升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白银的购买力下降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明初,朝廷施行“海禁”,但漳州月港由于天高皇帝远,所以施行不力,反而成了沿海对外走私贸易的中心。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上疏请求月港开港,允许民间出海贸易,这个请求得到了朝廷批准,史称“隆庆开港”。此后“每年从西国运来的银元输往中国者,达五十万以上”。当时有诗赞曰:“市镇繁华甲一方,古称月港小苏杭”。月港的繁盛(     
A.表明政府放弃海禁政策B.促进白银在中国的流通
C.反映社会治安管理有序D.推动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2022-02-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明南京著名书坊“车书楼”以出版应用范文集为主,坊主以儒生自居结交一批士人参与出版活动,功名官职最高者为供职南京礼部的万历年间状元,其兴盛时曾与多家书坊联合出版书籍。这说明当时(       
A.官商联合垄断文化产业B.民营出版水平超过官方
C.科举助推商业出版发展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9 . 宋元以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中国古代城镇出现新景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都开封城,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根下,有酒楼、饭店、香铺、茶馆、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商店夜市直到三更。皇城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最大的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饭以及算卦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畅销国内,出口海外,“外向型”经济初露端倪。明朝中后期,苏州盛泽镇附近的黄溪市,丝织机坊“雇人织挽”,闲时解症,忙时雇佣,因此有了如同其他商品市场一样的劳动力市场。江南市镇作为一个工商业中心,其人口结构不同于乡村,以工商业为主,是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开封城的社会经济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早期工业化”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镇未能实现近代化转型的原因。
2022-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为某学者对苏州府七个州县的市镇数量统计表。
时间1550年以前1551-1722年1723-1861年
数量(个)102128157

表中市镇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经济的发展B.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2022-01-2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