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荔枝、龙眼交易兴盛,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农业区域化分工进一步发展B.南方地区农业完成了经济转型
C.江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D.商品经济助推社会结构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022-11-27更新 | 1117次组卷 | 35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朱仙镇是中国古代名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西南部。南宋时,岳飞在此大破金兵,朱仙镇由此名声大噪。明清时期,朱仙镇作为水陆舟车会集之所,商业十分繁盛。清末,由于河道淤积,以及平汉铁路的修建,朱仙镇渐趋衰落。朱仙镇的发展变化(     
A.体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B.受制于国内水陆交通的变迁
C.根源于国家政策的调整D.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萎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中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渐转变为良港,各处商民集聚,逐渐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业分工趋于弱化B.汉口交通条件的改善
C.抑商政策日益松弛D.集镇经济功能的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屡见不鲜。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B.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C.商人道德观念发生重大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2022-02-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由明朝中期到清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一大批以商品经济活动为主的商业城镇,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不仅在国内相当发达,海外贸易也有相关程度的进展。明前期,政府是这些贸易的主体,而到明中期以后,自由的民间贸易迅速发展,且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明清时期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纸币开始出现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④商人群体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万历年间,江浙地区的王江泾镇有居民7000家,“多织绸,收丝缟之利”。濮院镇有居民万余家,“民务织丝苎,商旅辐辏”。这反映了当时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长途贸易的发达
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D.抑商政策的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2021-11-02更新 | 133次组卷 | 7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棉花种植由西北和南方向渭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传播。我国人口数量在宋代有大幅度的增长,人口的大量增加,原有的丝麻等纺织纤维材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大量南迁,且人口密度大,江南人均耕地少,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棉花轻薄柔软价格较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植棉,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没有宋元时期江南植棉业的普及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明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摘编自史宏达《论宋元明三代棉纺织生产工具发展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长江中下游城市取代广州成为全国的外贸重心,江南作为上海的腹地,刺激了江南农村以外贸为目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丝茶出口增长,相关的手工业勃兴。随着上海、宁波等近代工业大都市兴起并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对周边农村地区形成极大的向心力。中外工业资本不断渗入乡间,一方面都市工业部门不断吸引农村人口,另一方面中小型加工企业扩散到农村市镇,把工业主义的触角直接伸向农村。在江南专业经济区域,最多的是机器缫丝厂和棉纺织厂。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

——摘编自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局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