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的思想家是
A.“二程”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
2021-0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末清初有思想家指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又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和“工商皆本”。其认识本质上体现了
A.以民为本的思想B.民主自由的思想C.政治改良的理念D.经世致用的思想
2021-01-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早年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作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扬,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一现象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A.源于人物自身的多面性B.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C.受现实政治需要的影响D.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客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今岁之寒暑,非昔岁之气也。……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张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5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历史中存在着不以人的伦理是非、认识对错、善恶动机为转移和标准的某种客观规律。由此他主张社会进化,认为“理”在“势”中,倡导由“势”观“理”。据此推断,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张载C.朱熹D.王夫之
6 . 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体现了
A.存理灭欲,知先行后B.理欲一体,知行合一
C.理在气中,知行合一D.理在气中,行先知后
2020-12-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
A.认为人性中有天理B.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D.主张唯心主义世界观
8 . 明清之际的某一思想家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观点主要针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制度
C.闭关锁国政策D.土地兼并现象
9 . 有学者指出∶"王夫之以他对《易经》的疏论为本,申论万物之道'皆须在具体的情境里寻求。……世事若是有道,就不必去管相应的普遍之道。'"该学者意在说明王夫之
A.将《易经》作为儒家经典的根本B.以传统儒学为依托探求社会新知
C.摒弃传统权威开创文化新局面D.强调儒家经典在新情势下的地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曾自述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王阳明先生道学钞》附《王阳明先生年谱后语》)。他这种异端性格,特别是对道学的厌恶,影响了他一生,至死不。也正因此,他一生坎坷,受尽磨难。                                                          

——《李贽的异端思想》

材料二 王夫之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心学以知为行和禅学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在社会历史方面,他批判泥古薄今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他反对天命观,认为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是理势相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王夫之的什么思想主张?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对儒学的发展有何意义?
2020-1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