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主张,如“引古筹今”“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等。这些命题旨在
A.强调史学研究的方法与价值B.希望清政府以史为鉴
C.以朴实治史方法诠释时局变因D.继承与发展传统儒学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21-08-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今欲国耻之一酒,其在我辈之自新。”梁启超之意与以下哪位人物思想最为契合
A.顾炎武B.孔子C.老子D.黄宗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推崇经世致用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程朱理学
6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制币,以权百货之轻重。钱者,币之一也。将以导利而布之上下,非以为人主之私藏也。……自古以来,有民穷财尽,而人主独拥多藏于上者乎?此无他,不知钱币之本为上下通共之财,而以为一家之物也。”这表明顾炎武
A.宣扬君民平等B.主张扩大货币发行
C.提倡利国富民D.反对进行商品贸易
2021-04-20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重庆卷)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D.挑战儒学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主张,认为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顾炎武
A.认为应独尊儒家经典B.反对空谈义理,要大胆实践创新
C.强调经学要解决现实问题D.认为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10 .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日“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下列各项中与此思想一致的是
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主张“修己治人之实学”D.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