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顾炎武指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认为自万历中期以来,正是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导致“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这体现出顾炎武(     
A.倡导学以致用B.推崇民本思想C.主张均分财富D.强调居安思危
2 .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阐述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具体内容:“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顾炎武这一主张的目的在于(     
A.恢复分封制度B.提高地方权力C.精简地方机构D.完善选官程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
2022-06-14更新 | 440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4 . 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下列论断与其主张吻合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存天理,灭人欲”D.“兼相爱,交相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顾炎武注重金石学以及对方志的考订,但他也认为史学的本意在于阐释儒家经典的含义,因为儒家经典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时之言往往难以穷其本意。这反映了顾炎武的史学研究
A.仍未突破儒学的范畴B.蕴含发展进步的观点
C.重在批判前人的看法D.选择史料的范围狭小
2022-03-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平顶山市、汝州市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日益丰富。如表所列信息,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A.②③①④B.③②④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2022-03-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李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B.黄宗羲——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C.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王夫之——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2022-03-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顾炎武否定了传统儒学以郡县制为基本结构的大一统观念,认为君是天下治乱的制造者,郡县制就是家天下,是对天下之利的窃夺,为此,提出了郡县官僚退休传子或荐贤等改革设想。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日趋衰退B.正统思想受到一定挑战
C.经世致用之风兴起D.理学的世俗化倾向明显
9 . 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他对历史与世事的意见,包括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尤其注意于具体的事务,例如:赋税、盐铁、漕运、军事、史事等。其意重在
A.批评心学清谈B.继承传统文化C.推动社会转型D.强调经世致用
10 . 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
2022-01-12更新 | 1035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