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10-1867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各占6%,1850-1899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国人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中体西用”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C.思想解放的条件已经全部具备D.彻底摆脱“天朝上国”观念影响
2022-01-12更新 | 449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后,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着重搜集时政、地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并汇编成册。这些做法
A.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力量B.受益于闭关锁国政策
C.体现了开眼看世界的态度D.得到了外国人的支持
3 . 下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

据此可知,这些著作(     
A.彻底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C.促使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D.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 . 1848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当时文人指出徐继畬“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A.“天朝上国”观念亟待突破B.中国对世界的认知较客观
C.“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D.中华民族的意识开始觉醒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认识到,“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必须“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主张建立“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这反映了
A.海防和塞防之争已有定论B.统治者放弃了天朝上国思想
C.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D.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020-10-23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罗定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历史试题
6 .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7 .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
8 . 有学者指出,虽然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其认识仍然没有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主流思想。其意在说明林则徐在认识上(  )
A.并非真心主张学习技术B.尚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
C.并未摆脱天朝上国局限D.仍然坚持传统对外政策
9 .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D.思想的自由化
10 .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