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开始时以军事工业为重点,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洋务派遇到了急待解决的财政方面的困难以及原料和燃料等问题。因此,必须相应地发展煤、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的同时,打出“求富”的旗号,大力举办轮船运输、燃料、原料、铁路、电报、纺织等民用企业。

——摘编自齐春晓《简述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企业》

材料二   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但除广东的缫丝厂外,都是到19世纪80年代才有所发展。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业、缫丝业,继有火柴、造纸、印刷等业兴起,他们都属小厂,创业资本仅数千两,最多不过数万两,仅一家丝厂达10万两。进入19世纪90年代,设厂增多,并有轧花、棉纺织厂,资本二三十万两者已不罕见,更有达50万两者。然而比之洋务企业,仍属小型,技术设备亦多因陋就简。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举办民用企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共同影响。
2 . 政府的政策调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概括其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1-11-17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加紧扩张使中国陷入更深重的半殖民地状态。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挽救中国。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另一部分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发生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五四运动回忆录》

材料三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中国的战败”与哪一场战争有关?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的中国出现了哪两次政治运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对当时的青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面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在哪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这一成果?
(4)材料四所反映的是我国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被称为什么?在其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5)综上,从近现代中国百年来的探索道路中,你得到哪些历史启示?
2021-08-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科学家占38位。下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于1872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企业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民族工商企业,招商局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兴办股份制企业在中国迅速蔚成风气。1872年,股份制企业只有招商局一家,到1887年,在《申报》上公开登载股票价格的企业就达36家。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作用,还表现在它以其先行一步积累起来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或直接创办、或参与投资、或派员管理,带动了一批新兴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轮船招商局在促进近代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在中国航运发展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推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四       兴起于1518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孟为代表,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世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怎样的时代特征。
2021-03-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教士成为明清之际西方文化输入的首要担当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明末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或称“知识传教”)策略所奠定的。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学东渐,其具体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口头传授、译撰中文书籍、携入或自制西洋科学仪器等。当时的译著共成书400余种,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当时对欧洲科学著作的翻译盛行一时,大部分的西方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

——摘编自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教士在华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二康熙之后(十八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的联系竟为中断。雍正元年(1723年)明昭禁教,实际宣布对西方文化绝交。此后的一个世纪,是西方世界变化最大、进步极速的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尽皆出现于此百年之间。而我们全无所知,毫无所感。此间,以英国为首的对华贸易固然仍在继续,但英人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一心想的是通过运销鸦片而多赚取中国的白银,绝不注意文化上的沟通。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文化联系中断的原因及后果。

材料三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西学东渐的新阶段。从西学的输入而言,“政治国家与夫哲理之书满街皆是”“日日而言政治学,人人而言政治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统计,1901—1904年各书社翻译的西方政治学说专著共66种,1901—1909年各期刊杂志发表译述文章共127篇。地域从欧美到日本,各种具体法规、法制、各国政治制度的专门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摘编自杨荣《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西学东渐的主要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析这一阶段西学引入的背景。
2020-09-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

——《庄子·天下篇》


(1)材料一的作者生活于哪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材料二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陛下”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学是以哪家学派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

材料三   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7月正式成立。该馆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涉猎“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

——摘编自刘毅《清末法学翻译概述——西法东渐的开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设立“京师同文馆”相关的清朝“自强”运动是什么?分析这一时期新式学校的出现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5-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14-2015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20·天津南开·模拟预测
8 . 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渝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在家训形式上此期(晚清)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左宗棠在给儿子孝成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导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2)有学者认为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据材料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家训?
2020-03-1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摘编自清末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有关材料,表中是江南制造总局支出(1867~1894年)(部分),此表反映出江南制造总局
支出项目金额(两)占总计百分比
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204843312.78
华洋工匠工食420961926.26
购买机器10551436.58
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793473249.50
购买军火7207454.50
译书及办舆图经费611170.38

A.生产产品主要投向市场B.在经营管理上以洋为师
C.财政监管不力入不敷出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0-05-0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0届高三学生居家学习自我综合检测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救济政策体系


——摘编自范勇《宋代社会救灾制度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以降,出现了严重威胁社会安全的流民问题。晚清政府实施了一些救助措施如蠲缓(免征或缓征赋税)放赈等,但苦于国家财力支绌而贫苦无业之民却愈养愈多,深感“养民无术”。一些有识之士借鉴西方国家的救济经验,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端在于“有养无教”,并认识到“重教”在社会救济中的积极意义。当冯桂芬了解到荷兰设有养贫、教贫二局,极力主张摒弃中国传统的消极救济方式,学习西方“养教并重”的积极救济方式。1907年,晚清政府民政部门针对从前轻教养的弊端,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设立工艺所“兴养立教”,将“教养并重”推向全国。

——摘编自岳宗福《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救灾政策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救灾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