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日清开衅之初,帝立意主战,观其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意亦可见矣。”材料中的“帝”应是(     
A.道光帝B.咸丰帝C.同治帝D.光绪帝
2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南洋的华媒《星报》《叻报》等围绕着旅顺大屠杀事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文章,在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并运用国际法与国际惯例斥责日方的诡辩与谬论。这反映出当时(       
A.国际法在南洋广泛传播B.海外华人民族意识觉醒
C.媒体报道即是历史真实D.清政府不关心舆论宣传
3 . 下图为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比较图。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A.海军装备远落后于日本B.军事机构运转十分顺畅
C.军事变革停于技术层面D.海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77年,陆军中尉岛弘毅打着“日本汉学研究专家”的旗号,来到东北,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抚顺等地实地测量,绘制可用于军事的地形图,并在地图中标注清军绿营军的驻扎地。这表明(     
A.日本测绘技术高超B.中日学术交流频繁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东北地区物产丰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与中国认为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开始不同,日本教科书认为海战只是“军事冲突”,战争是从8月日本宣战开始的,日本教科书对“军事冲突”描述并不具体,既未提日军首先向清朝巡洋舰开炮,也未讲日军击沉运输中国军队的“高升”号英国商船。据此判断,日本意在(     
A.激发日本人民族优越感B.避免中日矛盾激化
C.渲染日本军队英勇无敌D.淡化战争侵略色彩
6 .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虽然事事对西方列强让步以求苟安,但唯独对日本一直态度强硬。这主要是因为(     
A.日本实力弱于西方列强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C.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D.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
2022-12-26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17年,考古队开启威海湾水下考古调查工作,2018年夏在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2020年,包括一块重约18吨的定远舰铁甲在内的上千件文物陆续出水。这些文物(     
A.见证了中国民族造船业的发展B.印证了列强疯狂瓜分中国史实
C.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实物证据D.反映出八国联军侵华罪恶行径
8 .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水密轮进水而沉没
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没
9 . 1894年7月,日本的福泽谕吉发表文章,认为甲午战争是“文明开化进步者与妨碍进步者之战,而绝不是两国之争”,是一场“文明与野蛮之战”,是“为了推进文明进行的战争”。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分析了战争采取的策略等。福泽谕吉此举旨在(     
A.揭露晚清朝廷反动的真实面目B.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C.为日本的侵略制造舆论和借口D.扩大民主革命在中国的影响
10 . 如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一些中外有识之士的言论。据此可知,导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呜呼,勿以民为弱,民盖至弱而不可犯也;勿以民为贱,民盖至贱而不可虐也;勿以民为愚,民盖至愚而不可欺也王韬《重民》
中国十八行省,固皆奉一尊者也。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中东战纪本末》
欲使其军为真军,兵为真兵,则须革除旧弊,改换新章矣何启、胡礼垣《曾论书后》

A.朝政腐败民怨沸腾B.地方官员只顾自保
C.军纪败坏战力缺乏D.清廷内治环节阙失
2022-10-13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冲关卷05-【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