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下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对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A.是研究古代中国漫画历史的第一手史料B.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C.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结果的预判D.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
2 . 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一幅日本浮世绘(风俗画)作品,作品名称为《“准备收网”》,画面下方两名日本兵正张开大网,港湾对面的另一个日本兵正拿着网兜注视着这一切。这幅画反映的是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
4 . 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李鸿章准备购买英国产的最新巡洋舰,但朝廷中众多大臣从中作梗,最终这艘巡洋舰被日本购买,成了日本的吉野号战舰,在黄海海战中把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廷
A.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浓厚B.对世界形势反应迟钝
C.众多大臣暗中助日侵华D.对日本侵华未做防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政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カ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她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她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她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她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准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

——孟悦《什么不算现代?一一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材料三 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一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运用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一一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清帝国的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的技术指标都高于日本的同类企业

——孟悦《什么不算现代?一一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


(1)材料一认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分别简述你对“两方面都有理由”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3)清政府在不同的背景下,两场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共同问题?从这两场战争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4-1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日、朝、俄四国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沙俄改变对华政策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 此次战役的直接结果是
A.北洋舰队最终全军覆没B.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C.北洋舰队率先逃离战场D.日本控制了黄海海域制海权
8 . 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国际舆论同情中国,日本在外交上,一直有列强干涉的压力和危险,所以在开战之初,多数国家判断中国将获胜日本各界亦有人认为第一次中日战争“确是天皇势力的巨么大冒险事业,是把初生的生命作为赌注的投机事业”上述情况本应该是中国可以抵御日本侵略的有利条件,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旨在说明
A.日本对外战争具有不义的性质B.晚清政府忽视战争舆论的重要
C.战争结果与国际舆论的相悖性D.战争胜负取决于双方外交理念
2020-05-28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李鸿章积极寻求列强对战争进行干涉,而日本政府则利用国际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这从侧面反映出李鸿章
A.拒绝同日本进行议和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支持列强的侵略行为D.赞成同日本进行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